第2373章 天墓无极(58)(4 / 10)
苏看了半天,说:“是康熙仿宣德的青花瓶,画工不错,没裂没冲,市场价能到三万。”
陈野点点头,又打开一个红木盒子,里面装着几块墨锭,上面刻着“曹素功”的款识——曹素功是清代有名的墨庄,墨锭泛着乌光,没有开裂,是真品。
小陆走进来,看到他们在看墨锭,说:“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留下的,说是写字用的,你们要是想要,一起算钱。”
陈野和老苏对视一眼,陈野说:“小陆,旧书二十本,算四千;青花瓶三万;墨锭五块,算一千,总共三万五,你看行不?”
小陆愣了愣,显然没想到这么多:“真的值这么多?之前有贩子来,说总共给一万。”
“您放心,我们给的是实价,这些东西都是老物件,有收藏价值。”老苏补充道。
小陆点点头:“行,我信你们,钱转我微信就行。”
搬东西的时候,小陆突然说:“阁楼还有个旧箱子,你们要不要看看?我爬不上去,一直没打开过。”
陈野和老苏眼睛一亮,老苏找了个梯子,陈野爬上去,阁楼里积满了灰尘,角落里有个黑色的皮箱。他把皮箱拖下来,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件旧衣服,还有一个银质的长命锁,锁上刻着“长命百岁”,边缘有细小的花纹。
“这是清代的银锁,纯银的。”陈野拿出小磁铁,吸了吸没反应,“你看花纹,是手工錾刻的,没有机器痕迹,市场价大概在两千左右。”
小陆挠挠头:“这是我奶奶的,你们要是想要,一起算吧,加一千就行。”
陈野笑着答应,又多转了一千给小陆。
走出老宅,已经是中午,阳光洒在“陆府”的木匾上,小陆说:“谢谢你们,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也是浪费,给你们正好能好好保存。”
老苏拍了拍陈野的肩膀:“小陈,今天你可是大丰收,这青花瓶和银锁都是好东西。”
陈野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线下捡漏不只是“捡便宜”,更是帮这些老物件找到好归宿,让它们的故事能继续传下去。
回到民宿,陈野把今天的收获摆满了桌子:民国线装书、康熙仿宣德青花瓶、曹素功墨锭、清代银长命锁。他拿出软布,一一擦拭,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青花瓶上,松、竹、梅的纹路好像活了过来。
傍晚,老苏打来电话:“小陈,下周无锡有个老钱币交流会,你要不要一起去?有不少清代的铜钱和民国的银元。”
陈野笑着答应:“好啊,苏叔,我这就收拾东西,下周见。”
挂了电话,陈野坐在红木椅上,看着满桌的老物件,突然觉得自己像个“保管员”,暂时替这些有故事的宝贝保管它们的过往。他想起这几天遇到的老奶奶、王大哥、小陆,想起他们把老物件交给他时的信任,心里满是温暖——这大概就是线下鉴宝最动人的地方,不只是和老物件打交道,更是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相遇,听一段段藏在时光里的故事。
夜色渐浓,陈野把青花瓶放进锦盒,把银锁挂在墙上,把线装书整齐地摆在书架上。他打开帆布包,检查明天去无锡的工具,突然觉得,这趟鉴宝之旅,才刚刚开始。
陈野和老苏是在周日清晨坐最早一班大巴去无锡的。车窗外的太湖泛着薄雾,陈野把帆布包放在腿上,里面除了常用的鉴宝工具,还多了两件新家伙——银元鉴定器(测银元含银量)和铜钱除锈刷(软毛刷头,不损伤老铜锈)。老苏坐在旁边,手里翻着一本泛黄的《中国钱币图录》,时不时用铅笔在上面画圈。
“无锡这交流会我去过两次,有几个老藏家手里有好货,但也有不少贩子混在里面卖仿品,你可得仔细看。”老苏指着图录上的“光绪元宝”铜钱,“尤其是这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