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3章 天墓无极(58)(2 / 10)
”;再看重量,老红木密度高,比普通木头沉。他蹲下来,用手指敲了敲椅腿,声音清脆但不刺耳——这是酸枝木的特征,紫檀的声音会更闷。
“大哥,您这椅子是民国的?”陈野拿出小磁铁,吸了吸椅腿的连接处,没吸力——老红木家具都是榫卯结构,不用钉子,仿品会用铁钉,磁铁能吸住。
王大哥摇头:“我不知道年份,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一直放在柴房,去年翻修才找出来。”
老苏接过放大镜,指着椅背上的缠枝莲纹:“你看这雕工,线条有粗细变化,花瓣的尖部有细微的刀痕,是手工錾刻的,民国的机器雕刻没这么活泛。不过椅面有磨损,得修修。”
陈野蹲下来,看椅子的底部,有个小小的“同顺木坊”的刻字——这是民国苏州有名的木坊,专做红木家具。他心里有了数:“大哥,这是民国酸枝木椅,虽然有磨损,但没开裂,市场价大概在八千左右,我给您七千,您看行不?我回去还要找人修椅面,得花点钱。”
王大哥眼睛都直了:“七千?真的?之前那贩子说五百,我还以为您俩也坑我呢!”
“您放心,我们不是贩子,是真心喜欢老物件。”陈野拿出手机转账,老苏在一旁补充:“这椅子您可别卖亏了,酸枝木现在越来越少,以后还能升值。”
搬椅子的时候,王大哥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柴房里还有个旧木盒,上面刻着字,你们要不要看看?”
陈野和老苏跟着去柴房,角落里堆着一堆杂物,王大哥翻出个半尺长的木盒,黑褐色的,上面刻着“文房”二字,盒身有明显的虫蛀痕迹。
陈野打开木盒,里面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个青花鼻烟壶,壶身画着山水图,壶口是象牙做的,已经有些发黄。他心跳猛地加快——鼻烟壶小而精,容易藏珍品,尤其是青花的,清代的官窑鼻烟壶能卖几十万。
他拿出放大镜,先看青花发色:壶身的山水图青花浓艳,有自然的“铁锈斑”,这是明代“苏麻离青”料的特征,但壶底的款识是“大清康熙年制”——康熙青花常用“浙料”,发色偏翠蓝,这壶的发色更像宣德,但款识是康熙,难道是仿品?
老苏也凑过来,拿出强光手电照壶身:“你看釉面,有‘橘皮纹’,这是清代早期的特征;再看壶口的象牙,老化痕迹很自然,不是现代仿的。这可能是康熙时期仿宣德的青花鼻烟壶,仿品里的精品,也值钱。”
陈野又看壶底的圈足,老瓷器的圈足打磨光滑,没有现代机器的痕迹,这壶的圈足很圆润,符合清代工艺。“大哥,这木盒和鼻烟壶我一起要了,您开个价。”
王大哥挠挠头:“这东西我不懂,你们看着给,别让我亏就行。”
老苏给陈野使了个眼色,陈野想了想:“这鼻烟壶是康熙仿宣德的,市场价大概在一万五左右,我给您一万二,木盒算送的,您看行不?”
王大哥连说“行”,嘴里念叨着“没想到老东西这么值钱”。
走出王家老宅,老苏拍了拍陈野的肩膀:“小伙子,今天你可是捡了个大漏,这鼻烟壶要是送到拍卖行,说不定能卖两万。”
陈野笑着摇头:“我不卖,留着自己玩。对了苏叔,您说的那户老宅清理,什么时候去?”
“后天吧,那户人家是民国的大户,据说有不少文房用品,你要是有空,咱们一起去。”老苏掏出个小本子,记下陈野的电话。
回到住的民宿,陈野把今天的收获摆在桌上:民国粉彩小罐、酸枝木椅、康熙仿宣德鼻烟壶。他拿出《明清瓷器图鉴》,翻到康熙青花那一页,对比鼻烟壶的发色——果然,康熙仿宣德的青花会刻意模仿“苏麻离青”的铁锈斑,但釉面更白,和手里的鼻烟壶完全对得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