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0章 天墓无极(45)(5 / 10)
料里见过记载,南宋时期,绍兴地区经常发生水患,当时的官员组织百姓修建了一套复杂的水利系统,这块碑就是用来记录这套系统的修建过程和原理的。后来东湖水位上涨,碑被淹没,没想到今天能重见天日!”
我们将青石板搬到岸边,仔细清理上面的淤泥。石板上的文字虽然有些模糊,但大部分还能辨认,详细记录了水利系统的闸门位置、水流走向,甚至还有应对洪水的应急方案。更令人惊喜的是,石板的角落还刻着一个小小的箭头,指向东湖西北方向的一座小山,旁边写着“秘藏于此”。
我们顺着箭头的方向来到小山脚下,发现这里有一处被杂草掩盖的山洞。山洞入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里面黑漆漆的,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我们打开手电筒,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走了大约十几米,眼前突然开阔起来——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古朴的木盒。
木盒里装着一卷泛黄的绢布,展开后是一幅“南宋绍兴水利全图”,比青石板上的简易图详细得多,不仅标注了东湖的水利系统,还涵盖了整个绍兴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水闸,甚至连当时的灌溉农田分布都清晰可见。“有了这幅图,我们就能还原南宋时期绍兴的水利面貌,对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周教授兴奋地说。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石室时,听水铃突然又响了起来,这次的响声格外急促,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我顺着铃声的方向看去,发现石室的墙壁上有一处不起眼的凹陷,凹陷里嵌着一块小小的玉片,玉片上刻着与“听水铃”相同的水纹。
我将玉片取下来,刚握在手中,石室突然开始轻微震动,头顶的石块不断掉落。“不好!要塌方了!”王警官大喊一声,拉着我们就往外跑。我们刚冲出山洞,身后就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山洞的入口被碎石彻底封堵。
坐在湖边的乌篷船上,看着被封堵的山洞,我手里摩挲着那块玉片,忽然意识到,这枚玉片和沈墨卿给的听水铃,似乎是一套物件。玉片上的水纹与铃身上的水纹完全吻合,拼在一起时,还能看到一道细微的凹槽,像是用来存放什么东西的。
“或许这只是一个开始,”陈九爷看着远处的湖面,若有所思地说,“江南水乡多水,藏在水里的秘密肯定不止这一个。这玉片和铜铃,说不定是寻找其他秘藏的钥匙。”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我们又收到了陌生号码的消息,这次是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艘停泊在河边的画舫,船身上写着“秦淮画舫”四个字,
南京秦淮河的夜色向来闻名,我们抵达时,河面上已经亮起了灯火,一艘艘画舫在河面上缓缓划过,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我们沿着秦淮河畔慢慢走,寻找照片里的那艘“秦淮画舫”。
就在我们快要走到夫子庙附近时,我手里的听水铃突然响了起来。顺着铃声的方向看去,一艘古色古香的画舫正停泊在岸边,船身上“秦淮画舫”四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画舫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柳娘的女子,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见我们走来,笑着迎了上来:“几位是来寻‘画舫秘藏’的吧?我等你们很久了。”
“您知道我们要来?”我惊讶地问。
柳娘点点头,领着我们走上画舫。画舫内部装修精致,船舱里摆放着红木桌椅,墙上挂着古画,桌上还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这艘画舫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柳娘一边给我们倒茶,一边说道,“祖上曾留下遗言,说画舫的底部藏着一件‘宝贝’,只有遇到‘持铃握玉’之人,才能将其取出。你们手里的铜铃和玉片,就是开启秘藏的钥匙。”
我们跟着柳娘来到画舫的底层,这里堆放着一些杂物,角落里有一块活动的木板。柳娘掀开木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