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 尸易无限(206)(3 / 9)

加入书签

于治疗咳嗽,让观众了解契丹族的传统医药文化。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展柜的锁具和玻璃,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观,给孩子们讲辽代契丹族的故事,比如契丹族的图腾崇拜、辽与北宋的文化交流等,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围着胖子问个不停,胖子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经过四个月的努力,“辽代契丹族文物特展”如期举办。开展那天,通辽博物馆里挤满了观众,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还有研究辽代历史的专家学者。看着观众们驻足在文物前,认真听着讲解,不时发出惊叹声,我们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真没想到,咱们能在草原上发掘出这么珍贵的文物,”胖子喝着奶茶,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辽代的历史很遥远,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知道契丹族有多厉害,他们不仅能骑善射,还创造了这么灿烂的文化。”

Shirley杨点点头:“辽代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重要,促进了北方草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这些文物不仅是辽代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证明。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

老烟枪望着窗外的草原,感慨地说:“我这辈子走了很多地方,草原上的文物最让我难忘。这里的每一件金银器、每一卷木牍、每一件马具,都在诉说着契丹族的故事,诉说着草原与中原的交融。咱们得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中华文明是各个民族一起创造的。”

阿贵则拿着刚出版的《辽代契丹文木牍集释》,兴奋地说:“这是我这几个月的研究成果,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所有契丹文木牍,还有详细的解读。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辽代历史,争取能还原更多契丹族的生活场景和辽代的社会风貌。”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满是感动与期待。从东南沿海的宋代古沉船到北方草原的辽代贵族墓葬,我们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见证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明瑰宝,也更加坚定了守护文物的初心。我知道,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远未结束,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有无数沉睡的文物等待被唤醒,还有无数尘封的历史等待被揭开。

就在“辽代契丹族文物特展”热度未减时,张教授收到了一封来自陕西文物局的紧急电报——在陕西西安附近发现了一座唐代的公主墓,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文书、金银器和丝织品,但墓葬已经被盗墓贼多次光顾,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唐代公主墓!”胖子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唐代的文物可是国宝中的国宝啊!尤其是公主墓,里面肯定有很多精美的首饰、瓷器,说不定还有唐代的乐舞俑!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西安!”

Shirley杨也面露期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文物的工艺和艺术价值都极高。这座公主墓里的文物,对研究唐代的宫廷生活、服饰文化、外交关系都有重要意义。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文物,保护好剩余的遗存。”

老烟枪想了想,说:“西安的气候比较干燥,但唐代墓葬多有‘天井’‘过洞’,结构复杂,说不定有盗墓贼留下的陷阱。咱们得准备好探测仪和工兵铲,还要带足文物修复材料,唐代的丝织品和文书很脆弱,一旦受损,修复难度很大。”

阿贵则激动地说:“唐代的文书大多是用楷书书写的,我对唐代书法很感兴趣,要是能发现完整的文书,不仅能研究唐代历史,还能欣赏唐代的书法艺术。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唐代的金银器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