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1章 尸易无限(196)(1 / 9)
吴贤盯着手机里李响发来的钱币窖藏照片,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那些泛着青绿色锈迹的五铢钱,密密麻麻地堆在考古盒里,边缘还残留着泥土的痕迹,仿佛能透过屏幕闻到千年岁月的气息。他刚想回复李响,公益平台的志愿者小周突然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快递单:“吴老师,有个从新疆寄来的快递,收件人写的是您,寄件人只留了个‘艾力’的名字,里面好像是个瓷器。”
吴贤接过快递,分量不轻,拆开外层的纸箱,里面是个裹满气泡膜的物件。小心翼翼地剥掉气泡膜,一只青花大盘露了出来——盘口直径约三十厘米,盘心绘着缠枝莲纹,花瓣饱满,青花发色浓艳,底足有“大清康熙年制”的六字楷书款。“这盘的画风很像康熙时期的‘官窑’风格,但得仔细看看胎釉和款识。”吴贤拿出放大镜,凑近盘底观察,底足的“火石红”自然分布,没有人工涂抹的痕迹,胎体细密,叩击时声音清脆,“看这胎釉和款识,像是康熙中期的民窑精品,不过寄件人艾力是谁?为什么会突然寄个瓷器给我?”
正疑惑时,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个新疆号码。接通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口音的汉语声音:“吴老师,您好!我是艾力,在和田做玉石生意。前阵子听朋友说您在做公益鉴宝,还帮很多人保护文物,我家里有个祖传的大盘子,最近总有人上门想高价买,我怕卖亏了,也怕买到假货的人受骗,就想寄给您帮忙看看。”
“艾力先生,您这大盘是康熙中期的青花缠枝莲纹盘,民窑里的精品,市场价值不低。”吴贤对着电话说,“不过这么贵重的文物,您直接寄过来太冒险了,万一运输途中损坏就可惜了。您要是方便,能不能来北京一趟?或者我找新疆当地的文物专家去您那里看看?”
艾力沉默了片刻,声音里带着几分犹豫:“吴老师,我最近走不开,要照看店里的生意。其实……这盘子还有个奇怪的地方,盘底的款识但看不清楚是什么。”
吴贤心里一动——康熙瓷器的款识很少有“款下藏款”的情况,难道这盘子还有特殊来历?“艾力先生,您能不能用手机拍几张盘底的特写,尤其是款识周围的区域,尽量拍清晰一点,我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线索。”
挂了电话没多久,艾力就发来一组照片。吴贤将照片放大,在“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下方,果然能看到淡淡的印记,像是用极细的笔写的小字。他把照片发给故宫博物院的瓷器专家张教授,附带说明情况:“张老师,您帮看看这康熙青花盘的款识,
张教授很快回复:“从照片看,这盘的胎釉和青花确实是康熙中期特征,隐藏的字迹可能是‘堂名款’或‘私家款’——康熙时期有些官宦或富商,会在定制瓷器的底款下加刻自家堂号,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你最好让寄件人提供更多盘子的细节,比如盘沿有没有细微的磕碰,青花有没有晕散,我再进一步判断。”
吴贤立刻给艾力回电话,详细询问盘子的细节。艾力回忆道:“盘沿左边有个小缺口,是我爷爷年轻时不小心摔的,青花颜色在阳光下看,有些地方会泛出一点紫色,我小时候总觉得像葡萄的颜色。”
“泛紫的青花?那可能是用了‘浙料’中的‘紫料’,康熙中期民窑精品常用这种料。”吴贤心里有了谱,“艾力先生,您这盘子不仅是真品,还有可能是当年某个大家族的定制款,价值比普通民窑盘高不少。您要是不想卖,最好找个专业的展柜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要是想出手,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拍卖渠道,防止被骗。”
艾力在电话里松了口气:“太感谢您了,吴老师!我本来还担心是假货,现在放心了。我不想卖,这是我太奶奶传下来的,她说这盘子是当年她爷爷从内地带来的,让我们一直传下去。等我忙完这阵子,一定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