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0章 尸易无限(155)(6 / 9)
关注。南非、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文物部门纷纷联系联合工作组,希望合作开展遗址保护和数据采集工作,还邀请林野和苏晓去非洲举办遗址保护技术培训班。
一天下午,林野和苏晓正在整理“海上丝绸之路非洲段”板块的用户反馈,王院士突然来访。他手里拿着一份来自越南的合作邀请:“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希望和咱们合作,采集会安古城遗址的考古数据,那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重要港口,出土了大量的中国汉代到清代的文物,最近还发现了疑似汉代的商船残体,但当地的土壤酸性强,文物保存状况不好,他们希望你们能帮忙检测文物的保存状态,还能一起研究中越海上交流的历史。”
苏晓翻出爷爷的笔记本,里面有一页提到“会安古城,汉船遗迹,东南亚之枢纽”,她兴奋地说:“爷爷早就提到过会安古城!那里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十字路口’,要是能找到汉代的商船残体,就能完整还原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航线,还能了解汉代的造船技术。”
林野看着越南的合作邀请,点点头:“会安古城的文物跨越了多个朝代,从汉代到清代都有,能完整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而且帮助他们检测文物保存状态,也是咱们的责任,不能让珍贵的文物因为保存不当而损坏。”
郑队长也表示支持:“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了这个合作意向,下个月会派你们去越南参加合作洽谈会,顺便考察会安古城遗址。不过越南的气候湿热,土壤酸性强,你们要提前准备好文物检测的设备和保护材料,注意安全。”
出发前一天,林野和苏晓收拾行李时,把拉穆岛的汉代陶片照片、基尔瓦基斯瓦尼遗址的宋代青花瓷数据小心地放进背包,还带上了几台文物保存状态检测仪——准备帮越南的考古队员检测文物,提供保护建议。苏晓看着这些设备,笑着说:“从非洲到东南亚,咱们的数据库快要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所有重要节点了。爷爷们当年要是能看到这些,肯定会特别骄傲。”
林野握住苏晓的手,目光坚定:“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不同文明的‘蓝色纽带’,咱们不仅要挖掘它的历史,更要守护它的未来。不管是在非洲、东南亚,还是其他地区,咱们都要尽最大努力保护文物,传承文明,让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背着青铜罗盘、带着数据采集设备和文物保护材料,跟着王院士、郑队长坐上了前往越南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下方的南海像一块巨大的翡翠,远处的越南海岸线渐渐清晰。林野看着手里的会安古城遗址资料,心里满是期待——那里有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遗迹,有与中国文明交流的证据,也有文物保护的重任在等待着他们。
飞机渐渐靠近岘港国际机场,远处的会安古城在阳光下像一幅古老的画卷。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飞机——会安古城遗址,我们来了!
飞机降落在岘港国际机场时,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远处的山茶半岛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海风气息。林野背着装有青铜罗盘、文物保存状态检测仪的背包,刚走出航站楼,就看到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阮文雄馆长举着“中越海上丝路考古组”的牌子迎上来。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衫,头发梳理得整齐,笑容温和,用带着越南口音的中文说:“欢迎你们来越南!会安古城的‘东河港区’遗址上周有新发现,清理出了几块木板,疑似汉代商船的残体,不过土壤酸性太强,木板已经开始腐朽,我们正发愁怎么保护,你们的文物保护设备可算来了。”
苏晓快步走上前,递上一本《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的东南亚板块简介:“阮馆长,我们带来了中国汉代到清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数据,尤其是船舶遗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