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0章 尸易无限(155)(3 / 9)
;还加入了“遗址保护”子板块,介绍如何用青铜罗盘和信号分析技术监测盗掘、保护遗址,为全球的遗址保护提供参考。
数据库更新上线后,受到了国际文物保护组织的高度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保护示范项目”,邀请林野和苏晓参加全球遗址保护大会,分享遗址保护的技术和经验。
一天下午,林野和苏晓正在整理“中埃海上文明交流”板块的用户反馈,周局长突然来到办公室。他手里拿着一份来自肯尼亚的合作邀请:“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希望和咱们合作,采集拉穆岛遗址的考古数据,那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非洲的重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中国瓷器,最近还发现了疑似汉代的陶片,不过当地的挖土党活动频繁,遗址保护形势严峻,他们希望你们能帮忙检测和保护遗址。”
苏晓翻出爷爷的笔记本,里面有一页提到“拉穆岛,汉瓷遗珠,非洲之证”,她兴奋地说:“爷爷早就提到过拉穆岛!那里的文物能证明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延伸到了非洲,咱们这次不仅要采集数据,还要帮当地建立遗址保护系统,打击挖土党。”
林野看着肯尼亚的合作邀请,点点头:“拉穆岛是海上丝绸之路在非洲的‘终点’之一,采集那里的数据,能让数据库的‘海上丝绸之路’板块形成‘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的完整闭环。而且打击挖土党、保护遗址是咱们的责任,不能让珍贵的文明遗产遭到破坏。”
郑队长也表示支持:“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了这个合作意向,下个月会派你们去肯尼亚参加合作洽谈会,顺便考察拉穆岛遗址。不过当地的气候炎热潮湿,还有疟疾等传染病,你们要提前准备好药品和防护装备,注意安全。”
出发前一天,林野和苏晓收拾行李时,把亚历山大港的汉代陶片照片、科伦坡港的丝绸残片数据小心地放进背包,还特意带上了几台便携式信号检测仪——准备教肯尼亚的考古队员使用,帮助他们监测遗址。苏晓看着这些设备,笑着说:“从打击挖土党到保护遗址,再到共享数据,咱们的工作越来越有意义了。爷爷们当年要是能看到这些,肯定会特别欣慰。”
林野握住苏晓的手,目光坚定:“海上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交流的‘蓝色纽带’,咱们不仅要挖掘它的历史,更要守护它的未来。不管是在埃及、斯里兰卡,还是肯尼亚,咱们都要尽最大努力保护遗址,打击非法盗掘,让这份珍贵的文明遗产传承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背着青铜罗盘、带着数据采集设备和防护用品,跟着王院士、郑队长坐上了前往肯尼亚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下方的印度洋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远处的非洲大陆轮廓渐渐清晰。林野看着手里的拉穆岛遗址资料,心里满是期待——那里有海上丝绸之路在非洲的遗迹,有与中国文明交流的证据,也有守护遗址的重任在等待着他们。
飞机渐渐靠近蒙巴萨国际机场,远处的拉穆岛在印度洋中像一颗绿色的珍珠。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飞机——拉穆岛遗址,我们来了!
飞机降落在蒙巴萨国际机场时,午后的阳光带着印度洋的湿润气息,远处的海岸线在湛蓝的海水映衬下格外清晰。林野背着装有青铜罗盘、便携式信号检测仪和抗疟药品的背包,刚走出航站楼就感受到一阵湿热的风,手里的罗盘轻轻颤动,指针朝着东北方向倾斜——那里正是拉穆岛遗址所在的拉穆县。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奥马尔馆长已经在机场外接咱们了,”郑队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人群中举着“中肯海上丝路保护组”牌子的黑人男人,“他研究拉穆岛遗址二十多年,对当地的情况特别熟悉,昨天还发消息说,最近挖土党在遗址附近活动频繁,他们加派了巡逻人员,但还是担心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