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7章 尸易无限(152)(3 / 8)

加入书签

态地图展示仰韶文化如何从黄河中游传播到河湟地区,并与长江源文明产生交流。同时,他们还与河南省考古院合作,拍摄了一部关于柳湾遗址的纪录片,计划与长江源遗址的纪录片一起在数据库平台上线,让用户能完整了解黄河上游与长江源头的文明交流历程。

就在板块开发接近尾声时,林野收到了王院士的邮件。邮件里附了一份关于洛阳龙山文化遗址的初步勘探报告,报告中提到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黑陶器物,与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风格相似,但器物上的纹饰却带有仰韶文化和长江源文明的元素。王院士在邮件里写道:“这个遗址很可能是中华文明早期交流的核心枢纽,建议你们尽快前往勘探,或许能找到连接各地文明的关键证据。”

林野立刻把邮件内容告诉了苏晓和郑队长。苏晓翻出爷爷的日记,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着一行小字:“洛水之滨,文明交汇,寻得此核,方见全貌。”“爷爷早就提示过咱们洛阳的重要性!”苏晓激动地说,“洛水就是洛阳附近的洛河,这里肯定就是连接各地文明的核心遗址!”

周局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协调四省联合工作组,决定派林野、苏晓和郑队长前往洛阳,与河南省考古院合作进行勘探。出发前一天,林野和苏晓整理行李时,苏晓突然发现爷爷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两个年轻男人的合影,背景是一处考古工地,其中一个男人正是林野的爷爷,另一个男人的眉眼与苏晓爷爷的照片一模一样。“原来咱们的爷爷早就认识!”苏晓拿着照片,眼眶有些发红,“他们当年肯定一起寻找过这些文明遗址,现在咱们替他们完成了心愿。”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背着青铜罗盘和考古工具,跟着郑队长坐上了前往洛阳的高铁。高铁沿着黄河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从黄土高原渐渐变成了中原平原,远处的洛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大地上。林野看着手里的照片,又摸了摸怀里的青铜罗盘,罗盘的指针轻轻颤动,像是在期待即将到来的新发现。

他知道,洛阳的龙山文化遗址里,可能藏着中华文明早期交流的核心证据,也可能是“西南文明地脉数据库”最后一块重要的拼图。虽然前方还有未知的挑战,但他并不害怕——有苏晓做伴,有联合工作组和专家的支持,还有爷爷们留下的罗盘、笔记和照片,这些都是他前进的动力。

高铁渐渐靠近洛阳龙门站,远处的龙门石窟轮廓渐渐清晰起来。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车——洛阳龙山文化遗址,我们来了!

高铁驶入洛阳龙门站时,盛夏的阳光正透过车窗洒在洛河上,泛着粼粼波光。林野背着装有青铜罗盘、爷爷们合影照片的背包,跟着苏晓、郑队长走出站台,刚踏上台阶,手里的罗盘就剧烈颤动起来——比在柳湾遗址、长江源遗址时的信号都要强烈,指针死死锁定着西北方向,正是河南省考古院标注的龙山文化遗址所在。

“刘队长已经在出站口等着了,”郑队长掏出手机,屏幕上弹出刘队长的消息,“他说遗址在偃师区的二里头村附近,上个月物探时发现了大面积的夯土遗迹,还有密集的黑陶和玉器信号,很可能是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的关键遗址。”苏晓凑过来,翻出手机里的物探报告:“你看这张剖面图,地下三米处有明显的文化层分层,上层是龙山文化的黑陶层,下层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层,说明这里是不同文化叠压的遗址,太有研究价值了!”

走出出站口,林野一眼就看到了举着“联合考古组”牌子的刘队长。他比上次见面时黑了不少,手里还拿着一块黑陶残片:“你们可算来了!这是昨天在遗址区捡到的,典型的龙山文化蛋壳黑陶,胎体薄得像纸,上面还刻着和长江源遗址相似的螺旋纹,咱们这次肯定能有大发现!”林野接过残片,手指轻轻摩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