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1章 尸易无限(146)(4 / 8)
山文化的更多秘密。”
车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从江南水乡变成了华北平原,远处的燕山山脉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林野看着怀里的日记,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红山文化遗址的秘藏,保护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的北方源头,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六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了如此精美的艺术瑰宝。
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红山文化遗址,还有那些沉睡了六千多年的史前玉器,都在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守护。而他,也会带着爷爷的心愿,带着对古老文化的敬畏,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历史宝藏重见天日,让中华文明的火种在时光长河中永远燃烧,照亮更多人对历史的探索之路。
车过燕山山脉时,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农田变成了草原,远处的红山像一块暗红色的宝石,镶嵌在内蒙古的草原上。林野把车窗降下些,带着草原气息的风灌进来,怀里的青铜罗盘突然开始轻微震动——比在河姆渡时多了几分沉稳,像是在与这片北方沃土下的红山文明产生共鸣。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骨耜复刻模型,木质的纹理与绿松石龙形器、三星堆青铜面具等纪念品相互触碰,仿佛在诉说一段跨越六千多年的文明对话。
“终于要见玉猪龙了!”阿凯扒着车窗,手里的相机对着草原上的羊群和风车不停按快门,“之前在纪录片里看玉猪龙的样子,圆滚滚的身子,还有个小尾巴,太可爱了!这次一定要近距离看看,最好能摸摸复刻品!”他背上的防水包又鼓了些,除了一路收集的文物照片,还多了本刚买的《红山文化玉器图鉴》,书页上已经画满了他标注的重点,比如“玉猪龙的纹饰特点”“玉勾云形器的用途”,甚至还模仿玉猪龙的造型画了几个简笔画。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一本《红山文化考古报告》,封面上印着玉猪龙的黑白照片。他推了推眼镜,指着窗外:“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精美的玉器和祭祀遗址闻名。根据最新的勘探数据,红山遗址西侧有一片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异常,磁法信号显示地下存在高密度物体,咱们要找的秘藏很可能就在那里——说不定藏着完整的红山玉器群,比如玉猪龙、玉箍形器、玉勾云形器,甚至能找到红山先民的祭祀坑,帮我们还原他们的祭祀仪式。”
张科长握着方向盘,在草原公路上平稳行驶,车轮碾过草地上的小路,扬起细小的尘土:“我已经联系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他们派了红山考古队的马队长接应咱们。马队长研究红山文化二十年了,参与过牛河梁遗址的发掘,对红山玉器的鉴定和保护经验丰富,还复原过红山先民的祭祀场景。咱们先去考古队驻地汇合,等他详细介绍情况。”
车停在考古队驻地时,马队长已经在门口等候。他穿着件深蓝色的蒙古袍,腰间系着红色的腰带,手里拿着一个装着玉片标本的密封袋,见到林野他们,热情地迎上来:“一路辛苦!你们在河姆渡发现储物窖的事,我们都听说了,能和你们一起探寻红山文化的秘密,我特别期待——尤其是你这罗盘,听说能找到不同时代的遗迹,这次说不定能帮咱们发现新的玉器窖藏!”
走进会议室,马队长把一张巨大的红山遗址测绘图铺在桌上,指着图中一处标注着“重点勘探区”的区域:“这片区域位于红山主峰的南侧,地势较高,符合红山先民‘依山祭祀’的习俗。根据物探数据,地下三米处有一个约二十平方米的矩形空洞,里面有多个高密度信号源,形态酷似红山玉器的轮廓。我们推测这里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玉器窖藏’,用来存放祭祀用的玉礼器。但这片区域的土壤层很薄,就可能断裂,必须做好现场保护。”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测绘图上,罗盘指针缓缓转动几圈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