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1章 尸易无限(146)(5 / 8)
,稳稳指向勘探区的正中央:“马队长,您看这里——我爷爷的日记里提到,红山文化的祭祀遗址通常与‘山形对应’,正中央对应红山主峰的‘龙脉’,很可能就是窖藏的核心入口。而且罗盘的震动很沉稳,说明
马队长眼睛一亮,赶紧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测绘图:“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这片区域的正中央有一处不起眼的石堆,之前我们以为是自然形成的,现在看来,石堆的排列很规则,像是人工堆砌的‘封石堆’,用来掩盖窖藏入口!”
接下来的三天,林野他们跟着马队长在勘探区进行实地勘察。白天,他们用无人机航拍地形,用高精度探地雷达和磁法仪扫描地下结构;晚上,就在考古队驻地研究数据,比对红山已出土玉器的纹饰和工艺,学习红山玉器的鉴定方法。阿凯学得格外认真,不仅跟着马队长学习识别玉料的种类,还把每天的发现都详细记在笔记本上,画满了玉猪龙、玉勾云形器的草图,甚至尝试用橡皮泥模仿红山玉器的制作手法。
第四天一早,探地雷达传来重大发现——在石堆下方三米处,探测到一个约二十平方米的矩形空洞,空洞内有多个高密度信号源,形态酷似玉猪龙、玉箍形器和玉勾云形器的轮廓。马队长兴奋地拍着桌子:“找到了!这肯定是红山先民的玉器窖藏!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清理石堆,注意一定要用‘小心轻放’的原则,每块石头都要做好标记,避免破坏
清理石堆的工作异常艰难。石堆的石头经过数千年的风化,变得又脆又硬,需要用特制的撬棍轻轻撬动,每块石头都要记录位置和朝向。林野和阿凯轮流上阵,手心磨出了水泡,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却丝毫不敢懈怠——他们知道,每一块石头时用手触摸石头,凭借经验判断是否接近文物层,一旦发现玉料的痕迹,就立刻让大家停下,用软毛刷小心清理。
挖到第六天下午,终于露出了一块白色的玉片。马队长赶紧让大家停下,用软毛刷轻轻清理周围的碎石——随着碎石一点点被扫去,一个玉猪龙的头部渐渐清晰起来,玉猪龙的身体蜷曲,头部有明显的猪首特征,眼睛和耳朵的纹饰细腻入微,虽然部分区域有细小的裂纹,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工艺。“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玉猪龙!”马队长激动得声音都在抖,“这尺寸比之前出土的还大,保存得也更完整,说明
大家小心翼翼地继续清理,更多的玉器逐渐显露出来——一件完整的玉箍形器,器型规整,表面抛光细腻,内壁还有使用过的磨损痕迹;几件玉勾云形器,纹饰复杂,线条流畅,展现了红山先民高超的琢玉工艺;还有十几件小玉饰,包括玉珠、玉管、玉坠,每一件都小巧玲珑,工艺精湛。窖藏的中央位置,还放着一个方形的石匣,石匣内铺着干草,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套祭祀用的玉礼器,包括玉猪龙、玉璧、玉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红山玉器祭祀组合。
“我的天,这简直是红山玉器的博物馆!”阿凯激动得眼睛都亮了,刚想伸手去碰玉猪龙,就被马队长拦住:“别碰!红山玉器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表面非常脆弱,一旦接触空气和汗液,很容易发生风化和腐蚀。咱们得先用无酸纸包裹,再放进恒温恒湿的保护箱里。”
林野和马队长一起,用无酸纸轻轻包裹玉猪龙,再用吊带将其固定在保护箱内——当玉猪龙被缓缓抬出窖藏时,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马队长用特制的手电筒照射玉猪龙的表面,光线透过玉料,呈现出温润的光泽:“这是典型的‘河磨玉’,是红山玉器的主要原料,质地细腻,色泽温润,是玉中的珍品。”
李教授则拿着相机,仔细拍摄每一件玉器,尤其是玉勾云形器上的纹饰:“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还反映了红山先民的宗教信仰——勾云形器可能象征着天空和云朵,玉猪龙则可能是先民崇拜的图腾,用来祭祀天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