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9章 尸易无限(144)(1 / 8)

加入书签

车刚驶进敦煌市区,远处的鸣沙山就裹着金红色的晚霞撞进视野,月牙泉像块翡翠嵌在沙山之间,莫高窟的九层楼在暮色里露出飞檐的轮廓。林野把车窗降下些,干燥的风带着沙粒的温度吹进来,怀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轻轻震动——这是靠近古物的熟悉信号。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楼兰石片,石片上的花纹被体温焐得温润,和藏族转经筒、苗族平安坠一起,在胸前形成了一串跨越山海的印记。

“终于见到真的莫高窟了!”阿凯扒着车窗,手里的相机对着九层楼不停按快门,“之前在课本上看图片就觉得震撼,现在亲眼见,比想象中还壮观!”他背上的防水包又鼓了些,里面装着在罗布泊买的戈壁石,还有刚从路边摊位上淘来的敦煌明信片,每张都印着不同的壁画图案。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一本《莫高窟志》,书页间夹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莫高窟现存七百多个洞窟,大部分都已经编号保护,但根据古籍记载,还有些‘秘密洞窟’没被发现,藏在鸣沙山的崖壁深处,据说里面保存着未被破坏的唐代经卷和壁画。咱们要找的,就是其中一个叫‘千佛洞’的秘密洞窟。”

张科长握着方向盘,避开街上的游客:“我已经联系了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专家,姓陈,研究莫高窟壁画三十年了,对崖壁的结构特别熟悉。他说秘密洞窟的入口很隐蔽,得等闭馆后才能带咱们去勘察。”

车停在莫高窟景区附近的民宿时,陈教授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穿着件灰色的工作服,袖口沾着些颜料,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疲惫却透着光:“你们来得正好,最近崖壁有些渗水,得抓紧时间找,不然里面的经卷可能会受潮发霉。”

民宿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沙枣树,晚风一吹,飘来淡淡的果香。走进房间,陈教授把一张莫高窟崖壁的测绘图铺在桌上:“根据我翻的清代文献,千佛洞的入口在第302窟和第303窟之间的崖缝里,被一层厚厚的沙砾和壁画残片挡住了。而且入口处有‘封门砖’,是唐代工匠特制的,得用专门的工具才能撬开,不能用蛮力,不然会损坏周围的壁画。”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测绘图上:“陈教授,您看这罗盘上的刻痕,和莫高窟壁画里的‘飞天’图案有没有相似之处?我爷爷日记里说,这罗盘能和古遗迹的图腾呼应,说不定能帮咱们确定入口的准确位置。”

陈教授拿起罗盘,对着灯光仔细看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这刻痕的线条弧度,和第302窟壁画里飞天的飘带一模一样!看来你们真是有缘人。不过要找入口,还得靠专业的探测仪,崖壁里可能有空洞,咱们得先确定安全才能动手。”

接下来的两天,林野他们跟着陈教授在莫高窟熟悉环境。白天,陈教授带他们参观已经开放的洞窟,讲解壁画的历史和修复技术——哪些是北魏的粗犷线条,哪些是唐代的绚丽色彩,哪些又是宋代的细腻笔触,听得大家连连惊叹。晚上,他们就跟着陈教授调试探测仪,学习怎么分辨崖壁的回声,判断是否有空洞。阿凯为了学会用探测仪,每天都熬到半夜,笔记记得比上学时还认真。

闭馆后的莫高窟格外安静,只有风穿过崖壁的“呜呜”声,像在诉说千年的故事。出发那天,晚上九点,陈教授带着大家拿着探测仪,沿着崖壁往第302窟走。月光洒在崖壁上,把壁画的影子拉得很长,飞天、菩萨、供养人的形象在夜色里显得格外庄严。

走到第302窟和第303窟之间,陈教授停下脚步,让大家把探测仪贴在崖壁上。仪器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道绿色的曲线,显示崖壁后面有一个约十平方米的空洞。“就是这里了!”陈教授压低声音说,从背包里拿出一把特制的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开崖壁上的沙砾和残片。

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