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9章 尸易无限(144)(2 / 8)
大概半个小时,终于露出了一层砖红色的封门砖。砖上刻着细小的文字,陈教授用放大镜看了看:“是唐代的‘开成三年’,和文献记载的时间一致!”他拿出一根细铁棍,顺着砖缝慢慢撬动,每一块砖都轻拿轻放,生怕碰掉周围的壁画。
封门砖被一块块取下后,一个黑黢黢的洞口露了出来,一股带着尘土和纸张霉变的气息从里面飘出来。陈教授打开强光手电,光柱照进去,能看到洞窟里堆着很多卷轴,墙壁上还画着完整的壁画,色彩比外面开放的洞窟还要鲜艳。
“这就是千佛洞!”陈教授激动得声音都在抖,“我找了二十年,终于找到了!”林野跟着陈教授走进洞窟,脚下的地面铺着一层厚厚的尘土,踩上去能听到“沙沙”的声响。洞窟的正中央放着一个石案,石案上摆着一个铜制的经卷盒,周围散落着一些陶制的油灯,灯盏里还有残留的灯油。
李教授走到壁画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壁画是唐代中期的风格,画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人物的衣袂、飘带的线条都特别流畅,颜色用的是矿物颜料,所以能保存这么久!”他一边说一边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林野走到石案前,小心地打开经卷盒,里面整齐地叠放着十几卷经卷,每一卷都用丝绸包裹着。他拿出一卷,轻轻展开,上面的文字是唐代的楷书,字迹工整,内容是《金刚经》的片段。“这些经卷太珍贵了!”林野激动地说,“比已经发现的敦煌经卷保存得还要完好!”
就在大家忙着清理经卷和拍摄壁画的时候,洞窟顶部突然落下几块小石子。陈教授脸色一变:“不好!崖壁可能要塌方!咱们赶紧把经卷收拾好,先出去!”大家赶紧把经卷小心地放进特制的箱子里,抱着箱子往洞口跑,刚跑出洞窟,身后就传来“轰隆”一声,几块大石头堵住了洞口,幸好没有伤到任何人。
“好险!”阿凯拍着胸口,大口喘着气,“这秘密洞窟也太危险了,还好咱们跑得快!”陈教授擦了擦额头的汗:“莫高窟的崖壁是沙砾岩,本来就不稳定,刚才挖封门砖的时候可能震动到了,幸好没造成大的塌方。”
第二天一早,文物保护团队就带着专业设备赶到了。大家用起重机小心地移开堵住洞口的石头,然后在洞窟周围搭建了保护架,防止崖壁继续坍塌。接下来的几天,团队里的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洞窟里的文物——除了经卷和壁画,还发现了几尊小型的泥塑佛像,虽然有些残破,但依然能看出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在整理经卷的时候,林野发现其中一卷的末尾夹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纸,上面用吐蕃文写着几行字。陈教授请来懂吐蕃文的专家,翻译后才知道,这张羊皮纸记载了千佛洞的来历:唐代中期,有一位叫“法藏”的僧人,为了保护经卷不被战乱破坏,特意在崖壁深处开凿了这个洞窟,把珍贵的经卷和壁画藏在这里,希望后世能有人发现,让佛法流传下去。
“这位法藏僧人真是有心了!”李教授感慨地说,“要是没有他,这些经卷可能早就毁在战乱里了,咱们也看不到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张科长也很感慨,他给文物局总部打电话,申请把千佛洞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派专人进行修复和管理。
当天晚上,莫高窟的工作人员为大家举办了简单的庆祝晚宴。宴会上,陈教授给大家讲了很多莫高窟的故事——有修复师为了补一块壁画,在崖壁上待了三个月;有学者为了研究一个洞窟的年代,查阅了上千本古籍;还有当地的村民,世代守护着莫高窟,不让文物受到破坏。
陈教授端起酒杯,敬了林野一杯:“你们年轻人有闯劲,又懂保护,以后莫高窟的传承,还得靠你们。我听说你们之前还去过武夷山、湘西、香格里拉、罗布泊,保护了很多文物,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