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5章 尸易无限(140)(7 / 10)

加入书签

俑,墓志铭是北魏的石碑,上面刻着鲜卑文和汉文,是研究北魏汉化历史的重要资料,”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河南洛阳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河南洛阳离这里千里之外,北魏孝文帝陵在邙山脚下,冬天的邙山寒风刺骨,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冻土”,而且陶俑的陶胎薄,一碰就碎,墓志铭的石碑怕冻裂,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北魏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冻的装备,暖宝宝得每人贴五贴,墓志铭得用保温毯裹着,避免冻裂。而且暗格的‘冻土’得用温水慢慢化,水温别超过十五度,不然冻土解冻太快会塌陷,我带了两个保温壶,里面的水刚好十三度。另外,暗格的‘石门’是北魏的‘鲜卑文锁’,锁上刻着鲜卑文,得按‘天、地、人’的顺序触摸,顺序错了石门会自动锁死,我已经让林浩查了鲜卑文的写法,记熟了。”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北魏孝文帝陵的卫星图:“我查了,陪葬墓在洛阳的‘邙山古墓群’里,暗格在墓的‘东侧’,那里的土层颜色比其他地方深,是深褐色的。咱们得趁古墓群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太阳能的,晚上八点后会断电,咱们那时候再行动。”

达来听到要去河南,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洛阳的龙门石窟了!河南的烩面我在网上见过,这次一定要尝尝。而且我力气大,扛保温毯肯定没问题,遇到积水,我先把水抽干,保证陶俑和墓志铭不被泡坏,陶俑我也会小心拿,保证不摔碎。”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敦煌大曲泛着透明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沙漠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鸣沙山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风声还在轻轻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甘肃的敦煌,到河南的洛阳,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甘肃的沙漠,到陕西的黄土高原,再到河南的平原。远处的邙山在阳光下泛着土黄色的光,北魏孝文帝陵的封土堆像一座小山,静静卧在邙山脚下,陪葬墓的入口隐在古柏间,隐约可见。

我抱着装有汉代简牍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暖宝宝,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河南洛阳的北魏孝文帝陵陪葬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暗格里,又有多少北魏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陶俑和墓志铭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洛阳站时,初冬的寒风正裹着邙山的落叶掠过站台,远处的龙门石窟在灰蒙蒙的天色里露出斑驳的崖壁,北魏孝文帝陵的封土堆在古柏间若隐若现,陪葬墓的入口被几丛枯草半掩着,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泥土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林浩刚下车就把裹着保温毯的木箱抱在怀里,还不忘掏出暖宝宝往衣服里贴:“这邙山的冬天也太冷了,墓志铭要是冻裂了可就完了,保温毯得缠紧点,陶俑的防震泡沫也得再检查一遍,别路上颠坏了。”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细铁丝,指尖蹭过铁丝磨尖的一端:“陪葬墓的暗格在东侧的‘夯土层’下,夯土次浇一点,别浇多了,不然冻土化成泥,会把陶俑泡了。而且暗格的‘鲜卑文锁’刻在石门侧面,‘天、地、人’三个字的‘天’字在上,‘地’字在中,‘人’字在下,细铁丝得弯成‘U’形,轻轻勾住锁芯向外拉,力气大了会把锁芯弄断——我昨晚在木头上钻了个小孔练手,你们再试试。另外,陶俑的‘手臂’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