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5章 尸易无限(140)(5 / 10)
%左右。而且暗格的‘流沙层’得用防沙网围起来,别让沙子灌进去,丝织品残片怕刮,得用软毛刷轻轻扫掉上面的沙子,别用手碰。另外,暗格的‘木盖’是汉代的‘插销盖’,插销藏在盖的侧面,得用细铁丝把插销挑开,才能掀盖,我已经让林浩磨了几根细铁丝,保证能用。”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莫高窟附近汉墓的卫星图:“我查了,汉代戍卒墓在敦煌的‘莫高窟景区’东侧,暗格在墓的‘南侧’,那里的沙漠颜色比其他地方深,是深黄色的。咱们得趁景区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太阳能的,晚上七点后会断电,咱们那时候再行动。”
达来听到要去敦煌,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莫高窟了!沙漠的冬天虽然冷,但我在草原上住惯了,肯定能适应。还能帮你们扛保湿箱,遇到流沙,我先把防沙网围好,保护简牍和丝织品不被沙子埋了。”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青梅酒泛着淡绿色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大理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洱海在灯光下泛着波光,苍山的雪光在夜色里隐约可见,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祝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云南的大理,到甘肃的敦煌,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云南的高原,到四川的山地,再到甘肃的沙漠。远处的莫高窟在阳光下泛着土黄色的光,沙漠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汉代戍卒墓的封土堆在沙漠里像一座小山,静静卧在莫高窟东侧。
我抱着装有银质经幢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保湿箱的钥匙,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甘肃敦煌的汉代戍卒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暗格里,又有多少汉代边疆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简牍和丝织品残片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敦煌站时,初冬的阳光正炽烈地洒在站台上,远处的鸣沙山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莫高窟的洞窟群隐在三危山的崖壁间,汉代戍卒墓的封土堆在沙漠里像一座孤零零的土丘,空气里满是干燥的沙粒和淡淡的骆驼刺香气。林浩刚下车就把保湿箱抱得贴紧胸口,还不忘打开箱子检查湿毛巾的湿度:“这沙漠的干燥劲儿能把人都榨干,汉代简牍要是脱水开裂,可就再也复原不了了,保湿箱的密封条得再缠两圈,防沙网也得拿稳了,别让沙子漏进去。”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土温计插进站台边的沙地里,看了眼读数:“零下二度,白天能升到十五度,温差这么大,丝织品残片容易脆化。汉代戍卒墓的暗格在南侧的‘流沙层’下,流沙土——水温别超过二十度,不然夯土崩得太快,会砸到文物。而且暗格的插销盖是胡杨木做的,在沙漠里泡了两千年,硬得像铁,细铁丝得磨尖了,慢慢挑插销,别用蛮力,一折就断。另外,简牍是竹简做的,竹片之间的绳子早就烂了,拿的时候得一片一片托,别让竹片散了。”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听着远处沙漠的风声:“我听到莫高窟方向有游客的脚步声,应该是在参观洞窟。《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汉代戍卒墓是‘三危山龙脉’的余脉,暗格卡在‘沙脉’上,地气燥但‘风煞’重,是流沙和竹木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挡沙,朱砂护着丝织品不被虫蛀。而且墓道的‘墙壁’有‘通风孔’,是汉代的透气孔,挖的时候别堵了,不然风沙会灌进暗格,把简牍埋了。”
我们在莫高窟附近找了家沙漠风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本地大叔,姓马,祖上是沙漠里的向导:“汉代戍卒墓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护林员骑马巡逻,他们九点会回民宿喝奶茶,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暗格的夯土层里有‘芦苇杆’,是汉代用来加固土层的,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