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1章 尸易无限(96)(4 / 8)

加入书签

家合作,根据现存的文字残片和历史文献,还原出缺失的字符形态。他们先用3d扫描技术获取底座表面的三维模型,在电脑上模拟填补效果,确认无误后,再用微晶石材料手工雕刻象形文字。每一个字符的大小、笔画粗细都要与原文字完全一致,雕刻完成后,还要用特殊的颜料进行做旧处理,让修复后的文字看起来与周围的原始文字融为一体。

经过半个月的日夜奋战,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底座的修复工作终于完成。当穆罕默德看到修复后的底座时,激动地说:“太完美了,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修复的痕迹,你们的技术真是太神奇了!”吴贤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埃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分享更多的修复技术和经验,共同保护埃及的文化遗产。”

修复工作结束后,吴贤团队受邀参观了埃及国家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古埃及文物展区,他们看到了大量的法老面具、石棺、壁画等文物,其中一件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让众人惊叹不已。“这件黄金面具是用纯金打造,上面镶嵌着宝石和玻璃,代表了古埃及黄金工艺的最高水平。”穆罕默德介绍道,“不过,面具的眼部区域有一处细微的裂痕,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修复方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办法?”

吴贤仔细观察黄金面具的眼部裂痕,发现裂痕非常细小,只有0.1毫米宽,但已经深入面具内部,如果不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裂痕扩大。“黄金的延展性很好,但修复时需要非常谨慎,不能破坏面具的原始结构。”吴贤说,“我们可以用激光焊接技术对裂痕进行修复,这种技术能在低温下将黄金粉末融化,填补裂痕,同时不会对周围的黄金造成损伤。”

埃及文物部门立刻邀请吴贤团队对黄金面具进行修复。团队带来了便携式激光焊接设备,在博物馆的专用修复室里,吴贤亲自操作设备,将激光束精准地对准裂痕处。随着激光的照射,黄金粉末逐渐融化,填补了裂痕,修复过程仅用了两个小时。修复完成后,黄金面具的眼部区域恢复了原貌,丝毫看不出修复的痕迹。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激动地说:“中国的修复技术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未来我们希望能与中国在更多文物修复项目上开展合作。”

离开埃及前,吴贤团队与埃及文物部签署了《中埃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在文物修复技术交流、考古合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穆罕默德握着吴贤的手说:“感谢你们为埃及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的贡献,你们是埃及人民的好朋友。”

返回北京后,吴贤团队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了国内文物局的紧急任务:河南洛阳一座唐代古墓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唐代壁画,由于古墓内湿度较大,壁画出现了起甲现象,急需进行现场保护。

唐代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洛阳出土的唐代壁画多为贵族墓葬壁画,内容包括出行、宴饮、乐舞等场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吴贤立刻带领团队前往洛阳古墓发掘现场。

走进古墓,吴贤看到墓道两侧和墓室四壁都绘有壁画,部分壁画的表面已经出现了起甲——即颜料层与地仗层分离,形成卷曲的甲片状,用手一碰就可能脱落。“古墓内的湿度高达90%,导致地仗层中的胶质老化,颜料层失去黏结力,从而出现起甲现象。”吴贤对团队成员说,“我们需要先用去离子水软化起甲的颜料层,再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溶液将颜料层重新黏结到地仗层上,最后用无纺布覆盖壁画表面,进行加固保护。”

团队成员立刻分工合作:苏湄带领两名专家用细针管将去离子水缓慢注入起甲的颜料层下方,软化老化的胶质;吴贤则和另一名专家用小棉签蘸取聚乙烯醇缩丁醛溶液,轻轻涂抹在颜料层与地仗层之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