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8章 尸易无限(93)(3 / 9)
和团队辗转于全国多地,先后追回了唐代唐三彩骆驼俑、宋代官窑粉青釉瓶、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等多件珍贵文物。每一件文物的追回,都伴随着对其历史背景、工艺特征的深入研究——唐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采用“二次烧制”工艺,先烧胎,再施釉,最后低温烧釉,形成绚丽多彩的效果;宋代官窑瓷以“粉青釉”为最佳,釉面开片如“冰裂纹”,胎质厚重,敲击声沉闷;明代永乐青花则使用“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釉面肥润,常见缠枝莲、海水江崖等纹样。
在追回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时,吴贤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碗底的“永乐年制”款识为篆书,字体工整有力,这是永乐后期官窑瓷的特征,而早期永乐青花多无款识。“通过款识、釉色、纹样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文物的具体年代,这对研究明代官窑瓷的发展脉络至关重要。”吴贤对身边的年轻文物工作者说。
随着一件件文物被追回,国内文物局决定举办一场“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将近年来追回的珍贵文物集中展出,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吴贤作为展览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亲自参与文物的陈列设计和讲解词撰写。他在展览中设置了“工艺解读区”,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详细介绍不同朝代文物的工艺特征——从宋代汝窑的“玛瑙入釉”,到元代青花的“苏麻离青”,再到清代广彩的“中西合璧”,让观众直观感受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魅力。
展览开幕当天,吸引了数万观众前来参观。在汝窑天青釉盘展区,吴贤亲自为观众讲解:“这件汝窑瓷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存世量稀少,更因为它代表了宋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宋代工匠将玛瑙融入釉料,经过1200c以上的高温烧制,才形成这种温润如玉的天青釉色,这种工艺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观众们听得入迷,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在元代青花瓷展区,苏湄向观众介绍:“元代青花瓷的出现,改变了中国陶瓷以青瓷、白瓷为主的格局,青花料从波斯进口,与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陶瓷品种。这件青花鱼藻纹大盘,就是元代青花瓷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展览期间,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吴贤和团队还专门设计了“文物小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触摸仿制品、绘制青花纹样等互动活动,了解文物知识。一个小男孩拿着自己绘制的“青花盘”对吴贤说:“叔叔,我以后也要保护文物,不让它们被坏人偷走。”吴贤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我们等着你的加入。”
展览结束后,吴贤收到了父亲发来的视频。视频里,父亲站在展览的照片墙前,看着一张张文物追回的现场照片,欣慰地说:“孩子,你做得很好。看到这些国宝回到祖国的怀抱,我很骄傲。记住,文物保护不仅是保护一件件器物,更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一项需要代代相传的事业。”
吴贤看着视频里的父亲,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期望,更是为了守护中华文明的根脉。虽然“暗影会”的主要势力已被摧毁,但文物保护的道路还很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就在这时,周明远拿着一份新的线报走进来:“‘暗影会’的最后一名核心成员在澳大利亚悉尼露面,他手里藏着一件清代圆明园流失的‘掐丝珐琅鼎’,准备在当地举办的私人拍卖会上出售。”吴贤立刻站起来,眼神坚定:“我们立刻出发去悉尼,绝不能让这件文物再次流失海外。”
苏湄和周明远点头同意。三人收拾好行李,踏上前往澳大利亚的航班。飞机上,吴贤看着窗外的云海,心中满是期待。他知道,这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但只要他们坚守初心,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将国宝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