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5章 尸易无限(90)(4 / 9)

加入书签

的影子叠在沙地上,林深看着儿子蹲在新种下的椰枣树苗旁,小心翼翼地浇着水,指尖还沾着沙土——这模样像极了自己年轻时跟着父亲在黑石城考察的样子。儿子忽然抬头,举着手机朝他喊:“爸,你看!AI复原系统里的椰枣树都长这么高了!”屏幕上,复原后的古城里,成片的椰枣树郁郁葱葱,与眼前的小树苗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离开伊拉克前,林深带着儿子去了喀布尔博物馆。阿卜杜勒早已在门口等候,身边还跟着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正是之前参加“丝绸之路青少年文物保护交流活动”的阿富汗学生。“林,给你介绍个好消息!”阿卜杜勒拉过一个戴眼镜的男孩,“他发现了新的黑石碎片,就在贾拉拉巴德山区的另一处遗址!”男孩兴奋地递给林深一张照片,照片里的黑石碎片上,螺旋纹路与“安西都护府”字样清晰可见,边缘还刻着一个小小的骆驼图案。

“这是商队标记!”林深激动地说,“骆驼图案说明这块黑石很可能是商队首领随身携带的信物,用来证明身份、协调路线。”他立刻决定,等回到敦煌,就组织联合考古队前往阿富汗,对新遗址进行发掘。男孩拉着林深的衣角,用中文说:“林老师,我想跟你们一起去!我想知道更多黑石的故事。”林深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等你再长大一些,我们一起探索。”

回到敦煌后,林深立刻启动了阿富汗新遗址的考古筹备工作。他联合中国、阿富汗、伊朗的考古专家,制定了详细的发掘计划,还特意带上了儿子——这是儿子第一次参与正式的考古项目,既紧张又兴奋,每天都跟着专家们学习如何辨别地层、记录文物位置,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考古队终于抵达贾拉拉巴德山区的新遗址。遗址位于一座小山的半山腰,周围长满了耐旱的灌木,远远望去,能看到几处裸露的土墙遗迹。“根据之前的勘察,这里应该是一处汉代商队的临时驿站,”阿卜杜勒指着遗址中心,“黑石碎片就是在那边的窖穴里发现的。”

发掘工作开始后,林深和儿子一组,负责清理窖穴周边的沙土。儿子拿着小刷子,小心翼翼地拂去泥土,动作虽然生疏,却格外认真。忽然,他喊道:“爸!这里有东西!”林深立刻凑过去,只见沙土下露出一块黑色的石头,上面的螺旋纹路与之前发现的碎片完全吻合,更令人惊喜的是,石头上还刻着一行完整的汉文——“汉使张骞至此”。

“张骞?”林深的心脏猛地一跳,“这难道是张骞出使西域时留下的信物?”他立刻让队员们停止挖掘,用防尘布将黑石覆盖,同时联系国内的文物检测机构,请求加急进行年代鉴定。几天后,鉴定结果出来了:这块黑石的年代确为汉代,与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吻合,上面的字迹也符合汉代官方文书的风格。

“这是重大发现!”林深在考古队会议上激动地说,“它证明张骞出使西域时,很可能经过了这里,而黑石文化早在汉代初期就已经成为商队的通行信物。这不仅填补了丝绸之路早期历史的空白,还为研究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阿卜杜勒也兴奋地说:“我们要把这个发现告诉全世界,让更多人知道阿富汗在丝绸之路早期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考古队在新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汉代文物:残破的丝绸、青铜箭头、陶制容器,还有几枚五铢钱。其中一枚五铢钱的边缘,刻着与黑石上相同的骆驼图案,进一步印证了这里曾是商队的重要停留点。林深让儿子将这些文物的照片整理成册,上传到“丝绸之路文明数字博物馆”,很快就引起了全球网友的关注,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原来丝绸之路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彩!”

发掘工作结束后,林深和儿子跟着阿卜杜勒去了贾拉拉巴德山区的小学。孩子们听说考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