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3章 尸易无限(88)(3 / 8)

加入书签

过论坛,汇聚全球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丝绸之路文物保护和研究的新方向。论坛的主题定为“文明的对话与传承”,吸引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三百多名代表参加。

论坛期间,林深提出了“丝绸之路文明保护共同体”的理念:“丝绸之路的文明,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财富。我们应该超越国界,携手合作,建立一个涵盖文物保护、研究、教育、传播的共同体,让丝绸之路的文明在对话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他的理念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同,论坛最终通过了《丝绸之路文明保护共同体宣言》,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合作计划。

论坛结束后,林深收到了一个意外的礼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他颁发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写道:“林深先生以毕生之力,守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推动跨国合作,搭建文明对话的桥梁。他的努力,让千年丝绸之路的文明之火得以延续,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站在领奖台上,林深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凯末尔、穆罕默德、阿依莎,还有那些曾经参加“小守护者”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父亲当年在戈壁滩上留下的足迹,想起自己在各个遗址间奔波的日夜,想起无数人为保护文物付出的努力。这些年来,他不仅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还让丝绸之路的文明保护事业成为了全球共同的事业。

回到敦煌后,林深将奖章放在了父亲的考古笔记旁。他翻开笔记,看到父亲在最后一页写下的话:“文明如灯,需有人持之,方能照亮前路。”林深轻声自语:“爸,这盏灯,我们会一直持下去。”

这天,林深又来到青少年教育基地。孩子们正在进行“丝绸之路模拟商贸”活动——他们穿着不同国家的传统服饰,用仿制的丝绸、瓷器和银币进行交易,还学着用简单的汉文、波斯文和阿拉伯文交流。林深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走到模拟考古坑旁,拿起一把小刷子,轻轻拂过沙土。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也洒在坑底那枚小小的黑石仿制品上,螺旋纹路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文明故事。

林深知道,丝绸之路的文明保护之路没有终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遗址等待发掘,更多的文物等待修复,更多的孩子等待了解这段历史。但他相信,只要有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和传承,丝绸之路的文明就会永远闪耀,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永恒纽带。

模拟考古坑边的沙土被阳光晒得温热,林深看着孩子们用小刷子小心翼翼清理“文物”的模样,想起自己第一次跟着父亲在戈壁滩上辨认陶片的场景。那时父亲蹲在地上,指尖拂过碎石的动作,和眼前的孩子如出一辙。他忽然意识到,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孤立的瞬间,而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在指尖的温度里悄悄延续。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丝绸之路文明保护共同体”秘书处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林主任,紧急情况!哈萨克斯坦的科斯托比古城遗址遭遇了严重的沙暴,部分城墙和出土的唐代陶窑遗址被流沙掩埋,当地文物部门请求我们立刻派专家支援!”

科斯托比古城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遗址,去年联合勘探队还在这里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唐代商栈遗迹,出土了大量带有汉文和突厥文铭文的器物。林深的心瞬间提了起来,沙暴对土遗址的破坏极大,若不及时抢救,珍贵的遗迹可能永远消失。他立刻回复:“我马上组建应急团队,携带防风固沙设备和文物保护工具,两小时后出发!”

挂了电话,林深快步赶回修复中心,召集了最有经验的文物修复专家和地质工程师。团队成员迅速打包物资:高压水枪(用于清理流沙)、防风固沙网、便携式文物检测仪器,还有之前在库车古城使用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