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4章 尸易无限(59)(5 / 8)

加入书签

好的姿态展现在老百姓面前,让大家知道咱们的历史有多悠久,文化有多灿烂。”

展览开幕那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学生,还有从外地特意赶来的文物爱好者。大家围着展柜,仔细欣赏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听讲解员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三彩马说:“妈妈,这匹马真漂亮,它是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的吗?”妈妈点点头:“是啊,它之前在国外,是很多像吴爷爷一样的人努力,才把它接回来的。”

吴贤坐在轮椅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物保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展览结束后,吴贤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年轻文物保护者上。他把自己多年的文物保护经验整理成笔记,交给小杨他们,还经常给培训班的学员们讲课,教他们如何识别文物、修复文物,如何与老百姓沟通,发动大家一起保护文物。

有一天,培训班的学员们给吴贤带来了一个惊喜——他们用自己学到的技术,修复了一尊之前破损严重的高句丽陶俑,还在陶俑旁边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献给吴先生,感谢您的教导”。吴贤看着修复好的陶俑,眼眶湿润了:“好,好,你们都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以后东北的文物保护,就靠你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贤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度过,但依旧牵挂着文物保护的事。有时候,队员们来看他,他会拉着他们的手,问起遗址的情况、文物的修复进展,还会叮嘱他们要好好保护文物,不能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有一天,沈文儒来看他,带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丸都山城的“好太王碑”,经过修复后,石碑重新立在遗址公园里,周围种满了松树,还有不少老百姓在石碑前参观。“吴先生,您看,好太王碑现在保护得很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还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学习历史。”

吴贤看着照片,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好,这样我就放心了。只要这些文物能好好的,能让更多人了解咱们的历史,我做的一切就都值了。”

这天晚上,吴贤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平静而满足。他想起了自己这辈子走过的路,从洛阳到花园口,从沈阳到渤海国遗址,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时期,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守护着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物。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但他并不遗憾,因为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而且,还有那么多年轻的文物保护者在继续着他的事业。

他轻轻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那些修复好的文物在博物馆里闪耀着光芒,看到了老百姓们在遗址公园里开心地参观,看到了年轻的队员们在认真地修复文物……他知道,这些景象会一直延续下去,中国的历史文化会永远传承下去,而他,也会永远守护在这些文物身边,守护着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秋霜染透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茅草,吴贤躺在病床上,透过窗户能看到远处石灯塔的轮廓。小杨推着轮椅走进来,手里捧着刚整理好的文物档案,轻声说:“吴先生,这是今年新发现的辽代墓葬资料,您看看?”

吴贤接过档案,指尖在泛黄的图纸上摩挲。图纸上标注着墓葬的位置、出土文物的清单,还有几张陶俑的照片,眉眼间能看出渤海国文化的痕迹。“这处墓葬很重要,得派专人看守,别让盗墓贼钻了空子。”他咳嗽了两声,声音有些虚弱,“还有,出土的陶俑要尽快修复,别让它们受潮。”

小杨点点头,把吴贤的叮嘱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年,他早已从当年的学徒成长为东北文物保护队的骨干,不仅精通文物修复,还能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