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4章 尸易无限(59)(3 / 8)

加入书签

快。吴贤很喜欢他,经常手把手地教他:“修复文物就像修家具,既要细心,又要懂门道,不能瞎修,不然会毁了文物。”

小杨也没让吴贤失望,很快就成了培训班里的佼佼者,还独立修复了一尊破损严重的渤海国陶俑。吴贤看着修复好的陶俑,欣慰地说:“好小子,有出息!以后东北的文物保护,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贤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的腿已经不能长时间站立,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依旧每天都要去工作室和遗址看看,有时候还会让队员们推着轮椅,去村里走访百姓,了解文物保护的情况。

有一天,他在村里走访时,遇到了之前送青铜鼎来的金老汉。金老汉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他拉着吴贤的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吴先生,这是我家祖传的一个瓷碗,我看你天天为文物忙活,就把它送给你,希望能为文物保护出点力。”

吴贤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宋代的青瓷碗,碗身上的冰裂纹清晰可见,是件难得的珍品。“大爷,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他把瓷碗递回去,“您要是愿意,可以把它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

金老汉摇摇头,坚持要把瓷碗送给吴贤:“我老了,也不懂怎么保护这碗。交给你,我放心。你为文物做了这么多事,这碗在你手里,比在博物馆里强。”

吴贤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瓷碗。他让沈文儒给瓷碗做了一个专门的锦盒,放在工作室的展柜里,旁边还放了一张纸条,写着“金老汉捐赠,宋代青瓷碗”。他说:“这碗不是我的,是金老汉和所有百姓的心意,我要把它好好保存,让后人知道,文物保护离不开百姓的支持。”

这年冬天,东北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遗址的围栏被积雪压坏了好几处,地宫入口也出现了渗水的情况。吴贤急得睡不着觉,每天都让队员们推着轮椅去遗址查看。队员们劝他在家休息,他却说:“遗址是咱们的命根子,要是出了问题,我怎么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士和帮忙的百姓?”

在他的坚持下,队员们和百姓们一起,用了三天时间修复了围栏,疏通了地宫的排水沟。吴贤坐在轮椅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心里一阵温暖。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保护不好的文物。

雪停后,天空放晴,阳光洒在遗址上,一片洁白。吴贤让队员们推着轮椅,来到石灯塔前。他抬头看着石灯塔,又看了看远处的群山,心里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当年在洛阳保护石窟的日子,想起了在花园口护堤的战斗,想起了在渤海国遗址的日日夜夜。这么多年,他一直坚守在这里,守护着这些文物,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明。

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他的事业会有人传承下去,东北的文物会有人继续保护下去。他看着身边的队员们,看着远处的年轻人,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些文物,记得这段历史,咱们的民族就不会失去根。”他轻声说,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力量,“我这辈子,能为文物保护做这些事,值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吴贤的身上,给了他一层金色的轮廓。他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看着遗址,仿佛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刻在心里。他知道,他会永远守护在这里,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物,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明,直到永远。

开春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冻土开始消融,空气里带着泥土的腥气。吴贤坐在轮椅上,被队员们推到刚解冻的地宫入口前。小杨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入口处的碎石,手里的毛刷轻轻扫过石缝:“吴先生,您看,去年冬天加固的防水层没出问题,地宫里面应该很干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