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 有我无敌(140)(5 / 8)

加入书签

> “是郑和的船队!”郑洋扒着船舷大喊,手里的《郑和航海日志》哗啦作响,“日志里说,他们在这里开辟过备用航道,藏了艘补给船!”

黑小虎突然指向水下,透过清澈的河水,能看到艘木船的轮廓,桅杆上还缠着半截红绸,在暗流里轻轻摆动。“是补给船!”少年解下腰间的绳镖,甩向沉船的桅杆,“里面肯定有好东西!”

秦九指带着水兵潜下水,半个时辰后浮出水面,手里举着个铜制罗盘,盘面刻着“静海侯府”四个字,指针竟还是准的。“船里有粮仓,”他抹了把脸上的水,“装着没发霉的糙米,还有几十箱瓷器,底款是‘永乐年制’。”

最惊人的发现藏在船长室的暗格里——张绘制在羊皮上的《美洲金矿图》,标注着加利福尼亚到安第斯山脉的金矿分布,旁边用朱砂写着行小字:“此金非为私藏,待华夏有需,可取之济民。”

“是郑和留下的!”吴迪摸着图上的朱砂,指尖传来微微的暖意,“他早就想到,后世子孙可能会需要这些。”

支流尽头的悬崖上,突然出现个穿工装的中国人,手里举着面绣着凤凰的手帕。“是华侨工程师!”木勇认出他胸前的徽章——是南京机械局的标记,“他来接我们了!”

工程师叫陈铁,左耳朵后有颗红痣,被安全帽的带子勒得发红。“秘密水道在瀑布后面,”他引着“凤凰舰”穿过道水帘,眼前豁然开朗——条人工开凿的运河藏在山腹里,岩壁上的凿痕还很清晰,“是我祖父和当地华侨偷偷挖的,用的是郑和补给船里的工具。”

运河的尽头连着大西洋,英国舰队的桅杆正在海平面上移动。陈铁指着岸边的仓库:“里面有我们造的鱼雷,用的是黄岩岛的银矿钢,能打穿铁甲舰的甲板。”他打开仓库的门,里面的鱼雷上都画着小小的凤凰图案。

“凤凰舰”刚驶出运河,英国舰队就围了上来。旗舰的炮口对准了他们的船身,舰长用喇叭喊着:“交出金矿图,否则炸沉你们!”

吴迪让水兵们将瓷器搬到甲板上,突然下令将箱子推下海。青花瓷在英国军舰的甲板上炸开,碎片溅起的水花里,藏着陈铁研制的烟雾弹,瞬间将舰队笼罩在白雾中。

“放鱼雷!”秦九指的铡刀劈断固定装置,三枚鱼雷拖着白浪冲向英国旗舰,爆炸声响起时,吴迪仿佛看到绿宝石里的郑和露出了笑容。

舰队撤退后,“凤凰舰”驶向加勒比海。沿岸的华侨商会纷纷派船来接应,香蕉船上堆满了支援国内的药品和粮食,船工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左耳朵后或多或少都有颗红痣,只是被晒得不太明显。

在古巴的华侨糖厂里,吴迪见到了位白发老者,他正用《回回历法》计算甘蔗的收割时间。“我是赵影子的堂兄,”老者从糖缸里摸出块琥珀,里面嵌着半枚凤钗,“当年老烟枪让我在美洲保管这个,说能在关键时刻打开‘唐人街的宝库’。”

唐人街的宝库藏在教堂的地下室,里面堆满了华侨多年的积蓄——金条、银元,还有从欧洲拍卖行赎回的中国文物,其中幅《千里江山图》的残卷,正是靖南王家丢失的藏品。

“这些够买十艘‘凤凰舰’,”老者抚摸着金条上的凤凰纹,“但我们更想让你把‘不死稻’的种子带来,这里的土地太适合种水稻了。”

阿秀立刻在糖厂的空地上试种,“不死稻”在热带的阳光下长得飞快,三个月就结出了饱满的谷粒。华侨们用甘蔗汁浇灌稻苗,竟培育出甜香的新品种,黑小虎给它起名“凤糖稻”,说能当粮食也能制糖。

黄先生的电报终于从国内传来,字迹因激动而颤抖:“武汉解围,革命军已控制长江流域,急需黄金购买军火,‘不死稻’在南方试种成功,救活无数灾民。”电报末尾画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