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 有我无敌(140)(6 / 8)

加入书签

凤凰衔稻的图案,旁边写着“欧洲有靖南王的最后批宝藏,在巴黎的卢浮宫”。

“凤凰舰”横渡大西洋时,遇到了艘法国商船,船长是个穿燕尾服的中国人,说着流利的法语。“我是端郡王的外孙,”他递给吴迪张卢浮宫的门票,背面画着凤钗的凹槽,“我在博物馆当翻译,能帮你们拿到‘拿破仑偷走的中国地图’。”

卢浮宫的深夜,吴迪和秦九指扮成游客,跟着穿燕尾服的翻译走进东方馆。在幅《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复制品后面,果然有个凤钗形状的暗格,里面藏着卷羊皮——是靖南王绘制的《华夏矿产全图》,标注着全国的煤铁金银矿,比清廷的官方地图详细十倍。

“拿破仑当年从圆明园抢走的,”翻译的声音压得很低,左耳朵后的红痣在廊灯下发亮,“他不知道这图的价值,随手扔在了仓库里。”

就在他们要离开时,博物馆的警报突然响起。法国警察举着枪冲进来,为首的警官竟也有颗红痣,只是用络腮胡遮住了。“我是木家在欧洲的后裔,”他悄悄塞给吴迪把钥匙,“地下室有艘飞艇,能飞出法国。”

飞艇在巴黎的夜空中盘旋,吴迪看着脚下的万家灯火,突然明白靖南王的真正用意——让子孙散布世界各地,不是为了复辟,是为了学习各国的长处,终有一天能将这些知识带回华夏。

“下一站去英国,”秦九指嚼着古巴雪茄,“大英博物馆里有《永乐大典》,得把它赎回来。”

黑小虎趴在飞艇的舷窗上,手里的《坤舆全图》被风吹得哗哗响:“日志里说,英国有个华侨造船厂,能造出比‘凤凰舰’更厉害的铁甲舰。”

吴迪握紧凤钗,绿宝石里映出地球的轮廓——从烟台港到巴拿马,从美洲到欧洲,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续写着郑和未竟的航海梦。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大英博物馆的典籍,华侨造船厂的图纸,国内等待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都在前方等着他们。

但他心里充满了力量,因为飞艇的燃料里混着“不死稻”榨出的酒精,导航用的是郑和的星图,身边的每个人左耳朵后都有颗红痣,像串连在一起的星辰。这场由一枚凤钗开始的环球征程,正在将分散的血脉与智慧重新凝聚,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显然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更辉煌的篇章,在等着用信念与行动去丈量、去书写。

大英博物馆的穹顶在晨雾里像座倒扣的银碗,吴迪站在馆外的台阶上,手里攥着半枚从巴黎带回的凤钗碎片——与博物馆馆藏的《永乐大典》扉页上的凹槽正好吻合。雾水打湿了他的袖口,露出里面绣着的凤凰暗纹,是阿秀用“凤糖稻”的纤维染的绿线,在晨光里泛着微光。

秦九指叼着古巴雪茄,烟圈在雾里散成淡白的云。“华侨造船厂的老杨说,英国海军部今天有批报废的铁甲舰零件要处理,”他往博物馆的石柱上磕了磕烟灰,“里面有门阿姆斯特朗炮,炮栓上刻着凤凰纹,是当年靖南王从英国人手里买的。”

黑小虎背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从巴黎飞艇上拆下来的望远镜,正对着博物馆的窗户比划。“《永乐大典》在东馆的玻璃柜里,”少年突然压低声音,“我看到守卫换岗的间隙有三分钟空档,够我们撬开柜子了。”他左耳朵后的红痣沾着雾水,像颗晶莹的露珠。

木勇抱着本从法国带来的《拿破仑法典》,书页里夹着张华侨绘制的博物馆平面图。“地道入口在埃及馆的狮身人面像后面,”他用铅笔在图上圈出个红点,“是二战时华侨躲空袭挖的,直通东馆的地基。”

雾散时,博物馆的大门准时打开。吴迪他们混在游客里走进埃及馆,狮身人面像的基座上果然有块松动的石板,掀开后露出黑黢黢的地道,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像陈年的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