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渔阳鼙鼓(6 / 9)

加入书签

沿街看了,也忍俊不止,摇头叹息。

挨到这年十二月,告急文书雪片般报到朝廷。

先说安禄山叛军已渡过黄河,整备攻城器械,三面攻打陈留郡。

又说范阳叛军个个骁勇善战,官兵难以抵敌,不则一日,州城失守,河南节度张介然殉难,守城将士皆降。

朝廷上下及京城内外一时人心悚惧,个个惊慌,处处皆闻念佛祷告之声。

洛阳城内时有安禄山幼子安庆绪,看到长兄安庆宗被杀布告,急逃至河北,哭告其父安禄山。

安禄山时在战车之上,闻报不由号啕大哭:我儿有何罪过,要被皇帝杀死!

陈留城前来迎降守军不禁婉尔,暗自忖道:兴兵造反乃是诛九族大罪,还说你儿并无罪过?这可真是奇谈怪论,莫名其妙至极。

安禄山因痛彻肺腹,以至狂乱愤怒,见迎降唐朝官军挤满大路两边,以为是在看自己笑话,便即下令,命其自相砍杀,否则一律活埋。

因见胡人个个张弓搭箭以待,唐军不敢不从,为了自保性命只得相互斫斩,直杀死六七千人,安禄山才率大军进入陈留城。

陈留太守郭纳无力抵抗,只得赤膊悬印,出府投降。

叛军既下陈留,乘胜追击,大军开到荥阳。

荥阳太守崔无诐虽率城中军民奋力抵抗,但因寡不敌众,终至州城失守,崔太守与数千将士殉难。

叛军得了荥阳,继续向洛阳进,当日驻扎在泥水罂子谷。

唐军大将荔非守瑜领军设伏,射死叛军数百人,并亲自射中安禄山战车。

安禄山绕道泥水罂子谷南而过,对唐军形成合围,荔非守瑜箭尽,投河自尽。

安禄山怒气冲冲,气势昂昂,率领部队一路向西,浩浩荡荡向洛阳挺进。

镜头转换,早有伏路细作将叛军行程探明,飞报到唐营。

新任范阳节度使封常清急令整备迎敌,率六万募兵东讨。

封常清虽然是个能征惯战的名将,但靠着以金银绸缎招募来的六万乌合之众,如何与边镇铁骑交锋?真是大军未交,胜负已定。

封常清兵至洛阳,先命斩断北部河阳桥,然后布置军力,在洛阳坚守。

安禄山早已搭浮桥渡河,攻陷陈留西来,先锋已到葵园,兵锋更锐。

封常清派遣骑兵与叛军交战,杀死叛军前锋数十百人,小胜一场。

次日叛军主力大至,封常清战之不利,只得引众退入上东门。

叛军鼓噪而至,如蚁附城,只用半日之工,便从四个城门拥入,疯狂杀掠城中人吏。

封常清与叛军展开巷战,先败于都亭驿,再退守宣仁门,连连失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眼见得叛军如潮水般涌入,无力遏止,只得从提象门而出,令后军砍倒树木,以阻叛军。

封常清便借着叛军兵锋稍滞之机退至谷水,一路向西奔至陕郡,向高仙芝告以失败之由。

高仙芝明知不敌,遂与封常清合兵退守潼关,一边遣人进京,向朝廷告急。

镜头闪回,叙述高仙芝来历。

字幕:高仙芝,高句丽人。

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二十岁时被授予将军。

后任都知兵马使,受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节度,出军时身边仅带数十随从,皆都衣甲鲜明。

封常清时在夫蒙灵詧门下为小军,因羡慕高仙芝才华风度,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愿为鲜衣随从骁骑。

但封常清形貌差强人意,不但身材细瘦,而且斜眼短脚跛足。

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胜其烦说道:我侍从已足,卿其休矣。

封常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