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渔阳鼙鼓(7 / 9)
怒道:末将仰慕将军高义,诚愿甘心侍奉,将军何拒人于千里之外!
将军以容貌取人,必错失子羽,望将军思之。
高仙芝勉强录为侍从,此后便随军征战,倏忽多年。
天宝初年,达奚诸部叛乱,自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长安震动。
唐玄宗诏令夫蒙灵詧前去平叛,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二千精骑自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邀击叛军。
高仙芝派细作将叛军动向探听明白,乃命军将兼道而进,先于途中埋伏,以逸待劳。
达奚部因行军劳顿,人马皆疲,果然进入高仙芝埋伏圈内,尽为唐军所杀。
封常清因亲自参与此战,故不待高仙芝吩咐,大战过后已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呈递高仙芝。
高仙芝见书中所云尽是自己心中所想,毫无遗漏,不由大为吃惊,便马上采用,一字不易,呈送节度使大营。
夫蒙灵詧亲出大帐迎接慰劳,厚赏其功。
节度府中判官刘眺、独孤峻争问高仙芝:此前捷报是何人主笔所书?将军帐下怎有此般人才,我等竟不知者!
高仙芝洋洋得意答道:是我侍从封常清信笔为之。
刘眺等人大为吃惊,叹道:胸藏锦绣,真乃奇才!
于是节度府中群僚,此后再也不敢以相貌取人,皆谓高仙芝军中藏龙卧虎。
由是封常清便被高仙芝重用,累迁镇将、果毅、折冲将军,一路高升。
开元年间,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几番对外用兵。
东突厥及突骑施衰落,唐朝遂与吐蕃开始争夺葱岭以南。
葱岭上有两个番国,分别唤作小勃律、大勃律;小勃律都城孽多城,大勃律都城巴勒提斯坦。
小勃律原为唐属国,位居吐蕃通往安西四镇交通要道。
吐蕃赞普图谋安西四镇,便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
小勃律国于是归附吐蕃,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断绝对唐朝朝贡。
唐玄宗自然愤怒,遂先后命数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詧屡次派兵讨伐,皆因小勃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之吐蕃兵援助,唐兵皆无功而返。
字幕:天宝六年,西元七四七年三月。
唐玄宗下诏以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吐蕃。
高仙芝领命,准备军需粮秣就绪,便率部从安西出。
一路西行,经十五日至拨换城、又经十余日至握瑟德、再经十余日至疏勒,随后挥军南下,踏上葱岭。
葱岭高达两千余丈,青岭几入云端,行军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唐军士兵皆有私马相随,保障辎重,尽拣平阔山间谷地行军。
经葱岭守捉向西,沿兴都库什山北麓到播密水,再达特勒满川,凡行军百余日。
高仙芝乃升帐聚将,兵分三路,会攻吐蕃连云堡。
左路军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三千骑兵从北谷而进,右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自赤佛堂路南下;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率领主力,从护密国南下。
三路兵马行前,约于七月十三日辰时,在连云堡下会合。
军令如山,三路兵按时出,果然都如期抵达连云堡,在城北聚齐。
那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堡中有一千吐蕃军,又在城南十五里处因山为栅,立有营寨,屯有吐蕃兵八九千人,与连云堡互为犄角之势,遥相声援。
三路唐军到达城外,见婆勒川蜿蜒流过,河水暴涨,并无舟桥。
三军无法渡河,诸将无不大忧。
高仙芝仔细看了地势,又抬头看天,已有计较。
乃下令沿河扎营,命三军偃旗息鼓,不许升火,以免被堡中番兵现预为防范。
当时安营已毕,朔风突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