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集 开元天宝(4 / 7)
p>直到颉略割去可汗级,驰骑走远,默啜随从才惊醒过来,于是一哄而散。
当时唐朝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奉使巡抚突厥,颉质略以默啜级来献,郝灵荃大喜,与其相偕还至长安,诣阙拜见天子,献请功。
默啜之子小可汗继立,迅为骨咄禄之子阙特勤击杀,并诛默啜诸子与亲信略尽,而立兄长左贤王默棘连,是为突厥毗伽可汗。
毗伽以阙特勤为左贤王,专典兵马。
默啜既死,突厥内乱,铁勒九姓诸部纷纷降唐,唐皆安置大武军之北。
突厥势衰,铁勒归属,唐朝国富兵强,契丹酋长李失活、奚酋李大酺亦帅所部来降。
玄宗诏以李失活为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将军兼松漠都督。
以李大酺为饶乐郡王,行右金吾大将军兼饶乐都督。
单于副都护张知运接收突厥降户,收其兵仗,令渡河南居河曲,降户皆相怨怒。
其后御史中丞姜晦为巡边使,降户诉无弓矢,不得射猎为生,姜晦命令悉还其兵仗。
降户陕跌思泰、阿悉烂等人既复得兵仗武器,便自河曲叛逃。
张知运与叛户战于青刚岭,为降户生擒,欲押送突厥。
行至绥州境,将军郭知运以朔方兵邀击,降户大溃,由是释放张知运而逃。
唐玄宗闻报,以为张知运丧师辱国,诏令斩之,传诸边。
铗跌思泰与阿悉烂等既败,复又逃入大漠,来投突厥。
毗伽可汗以弟阙特勤治军旅,妻父暾欲谷为谋主,蕃人甚为敬服,突厥降户亦纷纷逃归。
毗伽欲南下为寇,暾欲谷谏阻道:唐主英武,人和年丰,未有空隙,不可以攻。
我众新集,须休养生息三数年,始可观变而动。
毗伽又欲修筑城堡,并建寺观。
暾欲谷又奏道:不可。
突厥人口稀少,之所以能抗拒唐朝,正因逐水草而迁,居处无常,若筑城定居,必将为唐所并。
且佛、老之道,教人仁弱,我突厥皆习武射猎,不须寺观。
毗伽闻而大悟,皆都从之。
字幕:开元四年,闰十二月。
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与紫微侍郎同平章事。
上将幸东都,又以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尤其重用。
开元年间,姚、宋相继为相,姚崇善于应变成务,宋璟更善守法持正。
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
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无以伦比。
姚宋二人每次进见,玄宗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
玄宗在位四十五年,使用开元年号二十八载。
期间先用姚崇、宋璟为相,后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
诸相各有所长,且尽忠职守,因此政局稳定。
开元年间,玄宗改革吏治,将全国分为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督考察地方官吏。
又改革科举制度,限制进士人数,减少冗官,提高官吏整体素质。
又展经济,提倡节俭,一改武则天以来奢靡之风。
并令宇文融清查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大增税收及兵力来源。
开元五年,太上皇李旦去世,寿享五十五岁。
画外音:李旦一生几度沉浮,几多生死,看似软弱,其实是极善审时度势者。
其复辟之后亲政数年期间,事实证明其亦大有治理国家能力、谋略以及胆识。
太上皇驾崩,玄宗大恸,哭泣累月,不能自已。
为父亲理葬已毕,李隆基眼见四夷降服,国内政敌皆除,便即注重以法治国。
时因姚崇喜好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