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集 开元天宝(3 / 7)
至次年夏六月,默啜终被拔曳固颉质略袭杀。
拔曳固、回纥、同罗、霄、仆固五部皆来归降,唐朝北部边境遂平,危机解除。
薛讷完成谢幕之战,就此彪炳史册,于是便以年老为由上书要求致仕,回家休养。
开元八年,薛讷在家中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朝廷叙其战功,玄宗皇帝兼鬼谷掌门李隆基追赠其为太常卿,谥号“昭定”
。
民间话本:在《薛丁山征西》之中,称薛仁贵长子薛讷为薛丁山,且为鬼谷门兵家一派创始掌门王敖老祖亲传之徒。
薛丁山娶有三妻,分别是窦仙童、陈金定、樊梨花,皆是武艺群之辈;樊梨花且又师承骊山老母,法力无边,以各种道术及法宝,帮助夫君薛丁山打败西凉。
及至后来,又有《薛刚反唐》一书,称薛丁山夫妇受到儿子薛刚连累,终被武后满门抄斩。
由是薛刚借西凉兵反唐,以为父母报仇。
历史真相:自白袍将薛礼开始,薛氏前后五代俱为唐朝战将。
薛家将第一代人物薛仁贵,第二代是为长子薛讷,幼子薛楚玉。
第三代中,薛讷诸子有名者三人,一为薛徽,再为薛直,三为薛畅。
恭讷又有五孙,一名薛揖,再名薛振,三名薛拚,四名薛坚,五名薛干。
薛楚玉诸子之中,只有一位名载史册,名叫薛嵩,也便就是薛刚原型。
薛家将第四代有名人物,乃是薛嵩之子薛平;第五代人物,就是薛平之子薛从。
从薛仁贵直到薛平,祖孙五代都是唐朝名将,整个家族显赫二百余年,从初唐直到晚唐,见证兴衰,是为定唐功臣。
开元三年冬,薛讷致仕去职之后,玄宗乃以左羽林大将军郭虔瓘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大使。
郭虔瓘以敌寇嚣张、安西兵老,不能征战西域为由,奏请自关中募兵万人以益安西,并请沿途州县递供马、牛、驴代运,并备熟食以饷士兵。
将作大匠韦凑却不以为然,上疏谓其不宜削弱关中,以资荒远;且因凉州沙漠迷漫,驮马熟食,州县难以供应;又穷兵远征,致中国疲耗,求功不成,得失相远。
姚崇亦不主张郭虔瓘之策,其后郭虔瓘征募、递送、觅敌俱无下文,终不见虏,卒然无功。
西域又有拔汗那国,原系西汉乌孙国附属部落,后由伊犁河迁至葱岭之外,远离中土。
当时吐蕃勾结大食国,共立阿了达为王,兵攻打原拔汗那王。
唐监察御史张孝嵩向朝廷陈述碛西利害,请往巡察形势,玄宗许之。
既至安西,适逢拔汗那王求救于唐,都护吕休璟不允其请。
张孝嵩遂对吕休璟道:远人来求,我若不救,则无威信以号令西域。
吕休璟见其是朝廷特使,不敢得罪,遂以杂兵万余与之。
张孝嵩乃引杂兵,西出龟兹数千里,连下数百城邑,长驱而进。
开元三年十一月,围攻阿了达于连城,张孝嵩亲自披甲执兵督战,自午至晚屠其三城,俘斩千余人,阿了达只引数骑逃入山谷。
张孝嵩传檄西域诸国,则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皆遣使请降,由此威震西域。
开元四年春正月,丙午日。
诏以鄫王李嗣真为安北大都护、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以安北大都护张知运为副。
陕王李嗣升为安西大都护、安抚河西四镇诸蕃大使,以安西都护郭虔瓘为副。
二王虽然挂职,但皆不出阁,诸王遥领节度使之制自此为始。
当年夏末,突厥可汗默啜北击拔曳固,恃胜轻归,不复设备。
拔曳固领近卫悍卒颉质略自柳林突出,直驰至默啜马前,一刀斩之,直如当年关公斩颜良一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