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 兵夺玄武(4 / 7)
>
二公身为宰衡,斩草不去其根,则遇春风时雨终当复生,且蔓延不可复制矣。
二人不以为然道:大事已定,彼犹几上之肉,有何能为?前者所诛已多,今新帝登位,不宜复加杀戮。
朝邑尉刘幽求亦道:二张虽死,武三思等尚在,公等若存妇人之仁,终无葬身之地。
若不早图,后悔无及。
二人志得意满,又皆不听。
二月十六日,中宗因儿妇亲姻关系,复以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再次入阁拜相。
次日又以武攸暨为司徒、封为定王。
上官婉儿为武则天所爱,百官表奏多令参决。
中宗不舍,初拜婕妤,后拜昭仪,使专掌诏命,比之武皇太后时益加委信重用。
上官婉儿见武皇太后大树已倒,为另寻靠山,竟与三思私通。
又将武三思荐于韦后,得入韦后宫帷,一男二女混成一团。
武三思由此便得韦后宠爱,又可随意出入禁中,中宗复加信用,每与其共议朝政。
这还不算,且使韦后与三思对弈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且又以探视亲女为名,屡次微服驾幸武三思府第,身边只带个随从而已。
监察御史崔皎密奏:唐命初复,太后尚在,周之旧臣列居朝廷,复辟之心无一日或死。
陛下奈何轻易私幸武氏府第,不察隐患?
中宗览奏,不以为然。
崔皎见天子不理,复告之复唐五臣。
张柬之亦有所悟,因而切谏道:太后革命之际,宗室诸李诛戮殆尽。
今陛下反正,而武氏犹滥官爵,是抱虎而眠也,请损抑之!
中宗又不听。
张柬之抚床叹愤道:主上昔封英王,时称勇烈,吾等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主上自诛,以张天子之威耳。
今反庸怯如此,奈何!
自武后秉政五十年来,杀戮之多,冤狱之繁,不可胜纪。
神龙再革,便屡颁大赦,渐平冤狱。
中宗即位当日,便在张柬之等人建议下,诏命大赦天下,为周兴等所枉者咸令清雪,子女配没者皆免,惟张易之党不赦。
三月五日,中宗复特下制命,文明以来破家子孙皆复旧资荫;萧淑妃枭氏及王皇后蟒氏二族皆复旧姓;唯徐敬业、裴炎子孙不赦。
武三思忌恨五臣权重,便与韦后向中宗日夜进谗,谓张柬之及敬晖等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
因即献策,可封敬晖等人为王,罢其政事,明升暗降,外示尊宠功臣,内实夺其权。
中宗李显从其二人所奏,遂于神龙元年五月十六日下诏,以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皆罢知政事,赐以金帛鞍马,只令朔望上朝。
又恐人心不服,制降诸武官爵:梁王武三思为德静王、定王武攸暨为乐寿王,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二人皆降为公。
然降爵为虚,知政为实。
武三思下令复修武皇则天之政,自此大权尽归武氏,距中宗复辟仅四月时间。
同月,以豆卢钦望专为右仆射,不预朝政。
自后专拜仆射者,但示尊宠,而非宰相。
武则天晚年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
退位迁入上阳宫后,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
一次中宗李显入见,为此大惊。
武皇对儿子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是要将天下托付。
而张柬之等五贼却贪求事功,将我劫掠至此,亦使一世英明,毁于一旦。
李显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
正因此事,使武三思等人宠用不衰。
神龙元年十一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