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 兵夺玄武(3 / 7)
对其说道:汝亦随太子诛杀张易之将军邪?我于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之报耶!
李湛惭愧无地,怯嚅不能答对。
太后又谓崔玄暐道:今日在场众人,皆因他人举荐提拔以得进身,惟卿乃是朕所亲自擢拔,亦在此反我之列邪?
崔玄暐答道:陛下大恩,不敢一时或忘。
臣因此为国除贼,以报陛下大德。
武则天挨个质问已毕,早知多说无益,于是复卧于榻,回身向里,不理太子与众臣。
张柬之引众退出,命禁军守卫宫门如前,随即下令,尽收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皆命拖出宫外斩之,与张易之、张昌宗共同枭于天津南岸。
与此同日,袁恕己亦从相王李旦统率南牙兵马整军而待,以备非常;闻说玄武门事,便收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等,将所有二张同党系狱。
甲辰日,武皇太后制命太子监国,宣布大赦天下。
以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使赍持玺书,宣慰诸州。
次日乙巳,正式传位于太子李显,复为中宗皇帝。
再次日丙午,唐中宗即位,宣布大赦天下,惟张易之同党不予原宥。
此前凡为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所冤枉获罪者,咸令澄清昭雪,子女配没流放者,并皆免之。
相王李旦加封安国相王,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
宗室诸王此先凡被流配籍没者,皆许复属宗室原籍,生者量叙官爵,死者予以追封赠谥。
丁未日,太后徙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拜诣,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由此李唐光复,武周国祚延续十五年后终灭,天下复归安定。
神龙元年正月庚戌日,唐中宗李显升殿,封赏神龙革命功臣:以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崔玄暐为内史,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皆为纳言,并赐爵郡公。
李多祚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琅邪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
其余诸臣,官赏有差。
既赏功臣,复册立妃韦氏为皇后,追赠皇后父韦玄贞为上洛王,后母崔氏为妃。
当初中宗为庐陵王时,在房州与韦后共同幽闭十四年之久,备尝艰危,情爱甚笃。
朝廷每颁赐饮食,韦氏恐其有毒,辄必先尝。
中宗尝与韦后私下设誓:他日若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限制。
此番中宗再度称帝,又册立韦氏为皇后,韦后果然不忘丈夫当年所许誓言,更效婆母武则天行状,立即开始干预朝政。
中宗每临朝时,皇后必施帷幔坐于殿上,预闻政事,如同当年“二圣”
故事。
桓彦范见此上表亟谏,天子及皇后俱都不听。
韦后生有一子二女,子为邵王李重润,久视二年被武皇太后逼令自杀;女为长宁、安乐二公主。
安乐公主生于迁徙途中,中宗特别爱之,先嫁予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武崇训中道而死,再嫁武承嗣之子武延秀。
因骄纵不法远二张,以至朝野内外,人人皆都切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嫡子李重润之外,中宗另有庶子李重福,被封为谯王,并娶张易之外甥女为王妃。
韦后因爱子被张易之兄弟谄害而死,故对谯王极厌恶,因进谗于中宗道:重润之死,重福为之也。
焉可使其居于宫中,让我与此杀子仇人朝夕相对!
唐中宗不能违拗贤妻之意,诏命将李重福贬为均州刺史,并令州司派兵防守卫护。
洛州长史薛季昶见武三思依旧在朝,并受重用,私谓张柬之、敬晖道:二凶虽除,产、禄犹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