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 兵夺玄武(2 / 7)
张柬之当年便与荆府长史杨元琰相厚,曾同舟渡江南下,船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以周代唐之事,杨元琰便慨然有匡复之志。
及张柬之为相,遂引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
杨元琰见问,亦割指出血为誓道:当年之事,无一日或忘。
恩相若有用某之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柬之甚是嘉慰,遂说以谫除二张之计;又授桓彦范、敬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兵符,使皆为左、右羽林将军,委以禁兵之权。
张易之兄弟闻说,大增疑惧。
张柬之更以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二张乃安。
其后未久,姚崇自灵武出差回来,还至神都。
张柬之、桓彦范见到姚崇大喜,相顾而笑道:此公既回,大事济矣!
遂以其谋告之,宋元之自是双手赞成,更无异议。
桓彦范还至家中,以所谋之事诉于其母,流涕说道:儿将此身许国,只恐其事不成,累及母亲,便为不孝之子耳。
桓母慨然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儿先国后家可也。
桓彦范由此拜别母亲,出府邀上敬晖,夤夜前往北门,谒见太子李显,密陈宰相张柬之所定计策。
太子问其详细,欣然许之。
神龙元年,正月癸卯日。
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动,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联手,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人至玄武门;复遣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王同皎,皆率本部亲兵诣北门迎接太子。
然而至此关键时刻,太子李显复想起母亲生平严酷,反生犹疑,不肯出宫。
王同皎泣奏道:先帝以神器付予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
今天幸北门南牙同心协力,共诛凶竖,以复李氏社稷。
愿殿下前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太子答道: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
诸公更为后图。
李湛急得头顶冒火,口鼻生烟,遂以言相激:诸将相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
若欲罢休,请殿下自出止之!
太子闻听此言,无语可答,心下暗自盘算:其实太后已当众应允,必传位于我,大局已定,无可更改。
你等如此迫不及待,亦不过借杀二张为名,欲建拥立之功。
若说本无不可,只是惊忧母亲,使其弥留之际不安,却陷我于不孝之地也。
王同皎见太子无语以对,以为默许,遂不敢怠慢,上前扶抱太子上马,引领众军来至玄武门,与张柬之等会合,斩关抢入内宫。
武皇太后此时正在迎仙宫卧床养病,半昏半醒之际,张柬之等早已冲入宫内,立斩张易之、张昌宗于廊庑之下,并不费半分气力。
复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先环绕侍卫于殿外,然后引众臣入卧拜倒。
太后从榻上惊起,开口便即问道:作乱者乃是谁邪?
张柬之跪于榻前,叩头奏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之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
称兵宫禁,罪当万死!
太后不理张柬之,见太子躲在众臣背后,便喝斥道:我道何人如此大胆,带头作乱者,果然乃汝邪?二张小子既诛,你可还东宫!
太子在积威之下不敢还口,起身便走。
桓彦范一把扯住,复对武皇则天说道:大事未决,太子安得便归!
昔天皇高宗以爱子托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
天意人心,亦久思李氏。
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今奉太子明诛贼臣。
愿陛下就于此时复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臣等方敢告退!
太后闻言不语,忽抬眼看到李义府之子李湛立在人丛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