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大典内容(4 / 5)
语:“终究是与这荣耀无缘啊……”
天幕上,关于参与《天下大典》编著工作人员的名录展示了足足三分多钟,才重新出现博主的面容。
【“之前我们讲过,在当时昭文帝刚提出这一举措时,几乎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遭到了当世高达八成文人的强烈反对。
这是为何呢?
咱们得站在当时的角度想一想——没有哪个读书人,在潜心钻研某类思想文化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能轻易接受有人突然强势地告知自己所学的东西是错的,是需整改的‘垃圾学说’。
就好比一个木匠,做了一辈子方桌子,突然有人说‘方桌子不好,该做圆桌子’,他能不反对吗?”
“他们固有的认知被彻底推翻,还要被迫重新学习新思想、接受新理念,这在读书人的眼中,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压迫。
更重要的是,很多读书人靠‘传承学派’吃饭,比如有的世家,世代研究儒家经典,靠着给人讲学、注释典籍谋生,一旦学说被整改,他们的‘饭碗’就没了,这能不反对吗?”
“再者,当时知识几乎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大乾的藏书,七成以上都在世家手中,比如江南的王氏、京都的李氏,家里的藏书楼比皇家的还要大。
这些人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我家中藏书万卷,凭什么要拿出来让官府审核,让那二百三十九人来评判我藏书的价值?
这岂不是白白给他们学习自家藏书的机会,等同于让出了自己的利益?
以后百姓都能学到这些知识,我们世家的优势在哪里?我们还怎么靠‘知识特权’掌控话语权?”
“正因如此,这一举措触犯了众多人的利益——有读书人的‘认知利益’,有世家大族的‘特权利益’,自然引来了无数的反对之声。
可昭文帝何等英明果决,他并未因天下人的反对而有丝毫退缩。
他就像一位坚定的舵手,在汹涌的波涛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航向;又像一位固执的匠人,认准了‘学问利民’的目标,就绝不放手。”】
金銮殿内,天玄帝听着博主的话,眉头紧锁。他太清楚世家大族的顽固了,当年他推行“均田制”,就遭到了世家的强烈反对,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行下去。
此刻,他沉声道:“泽儿这孩子,比朕有魄力。朕当年只是动了世家的土地,他却要动世家的‘知识根基’,这阻力,比打一场仗还要大啊!”
长孙皇后在旁柔声劝道:“陛下,泽儿心怀百姓,又有诸葛明、赵渊这些贤臣相助,定能扛过去。您看,现在天幕上都说了,未来大乾因他而繁荣,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东宫书房里,袁泽听着“八成文人反对”,忍不住咋舌:“好家伙,我未来这么招人恨?早知道当年就该多跟魏征学几招辩论技巧,省得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诸葛明在旁笑道:“殿下无需担忧,当年陛下推行‘新政’,反对之声也不小,可最后不还是成功了?
只要殿下坚守‘利民’之心,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您。”
正说着,赵渊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卷《农书》,听到“知识垄断”的话,叹了口气:“世家大族把知识当私产,这是大乾的病根啊!殿下能下定决心打破这种垄断,是大乾之幸,百姓之幸。”
街头,百姓们听到“世家垄断知识”,顿时炸了锅。拉车的车夫怒道:“凭什么他们能读书,我们就不能?
去年我想让儿子去学堂读书,先生说‘你家没钱没势,读什么书’,把我们赶了出来!这世道,早就该改改了!”
卖菜的王大娘也跟着骂:“就是!我家那口子,当年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