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大典内容(5 / 5)
是因为不识字,被粮商骗了,把好粮食按低价卖了,最后气得大病一场!要是我们也能读书识字,哪能被人这么欺负?”
周围的百姓纷纷附和,语气里满是对世家的不满和对昭文帝的支持。
他神情肃穆庄重,缓缓开口道:【“这《天下大典》的编著,可不单单是对大乾前期各类书目的简单统计与记录,它更是一场对当时文学的深度筛查与整改,堪称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那之前,学问是‘贵族的专利’,是‘世家的私产’,百姓别说读书,连见书的机会都没有;
而《天下大典》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垄断,让学问从书斋里走出来,走向了田间、作坊、市井,走向了每一个普通百姓。”
“在现代啊,有这么一个说法,咱们的文学史有这么三个重要阶段:一是周朝那会,人们的思想就像小火苗一样,慢慢冒了出来。
然后呢,就有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好多不同的学说宗派,各种思想在那碰啊撞啊,撞了好几百年呢,那可是个思想大爆发的好时代,竞相开放;
二呢,就是大乾昭文帝太初年间,昭文帝那可真是厉害,站得高看得远,提出了天下学说只要有利于百姓,那么全力支持的伟大理论。
还努力在各家思想里找共同点,开启了家国天下、人定胜天的实物论思想,这绝对是一次超级厉害的思想大变革;
三是近代时期提倡的民主富强论思想啦,那是在昭文帝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问服务于国家的强盛和百姓的幸福。”】
学宫中,赵渊捏着书卷的手指泛白,苍老的脸颊涨得通红,猛地抬手拍向讲桌:“好一个‘实物论思想’!教了一辈子书,今日才懂‘学问’的真意——不是藏在书斋里的死道理,是能让百姓过好日子的活法子!”
台下学子们瞬间沸腾,一个穿粗布衫的少年起身喊道:“先生,我们也要学能帮百姓的学问!以后我要编农书,教大家种出更多粮食!”
金銮殿,天玄帝盯着光幕,龙椅扶手被攥得咯咯作响,忽然放声大笑:“朕打了一辈子仗,只知‘守土’,泽儿却懂‘养民’!这‘实物论’,比十万大军还管用!”
长孙皇后笑着递上茶水:“陛下,这才是真正的‘盛世根基’——百姓有学问可用,有日子可盼,江山才能坐得稳啊。”
旁边的老臣们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惊叹:“太子殿下此举,是把‘文脉’和‘民心’绑在了一起,高!实在是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