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墟灯永昼》(4 / 12)
点亮了三界的灯。”
而那盏灯,就在同心树下,在药圃的芬芳里,在无数人的牵挂中,亮着。亮过风雪,亮过岁月,亮成了三界永恒的暖。
同心树的年轮又添了数十圈,树洞里的羊角灯依旧亮着,灯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地上织出变幻的光斑,像极了三界灵脉流转的轨迹。
这日,青丘的九尾狐大长老带着族中幼狐来访,幼狐们捧着盛满月华露的玉盏,踮着脚往灯里添——这是青丘延续了百年的仪式,每只幼狐成年时,都要亲自来为灯添一次油,听长老讲那些关于守护的故事。
“看这叶片上的光,”大长老指着同心树的叶子,对幼狐们说,“青色是我们青丘的灵泉,白色是归墟的星海,金色是西漠的沙障,红色是人间的地脉。它们从来不是分开的,就像这灯里的光,少了哪一缕,都不会这么亮。”
幼狐们似懂非懂,却都小心翼翼地护着玉盏,生怕洒出一滴月华露。灵昀蹲在一旁,晃着已经有些花白的狐尾,笑着给他们演示如何让月华露与灯油更好地相融——这是他守护了一辈子的手艺。
归墟的星舰恰好掠过天际,舰上的星官们朝着济世堂的方向挥手,舰尾拖曳的星砂如同银河倒悬,缓缓落在药圃里,给土壤镀上一层细碎的光。灵骁的徒孙正拿着新锻的小锄头,将星砂埋进土里,嘴里念叨着师祖传下的规矩:“星砂要混三分西漠的灵沙,才能让草药长得又快又好。”
西漠的沙障外,已是郁郁葱葱的胡杨林,巫族的孩子们提着沙枣壳做的小灯,沿着灵脉的方向往济世堂走。他们的灯笼里,都插着一片胡杨叶,那是从当年老巫祝魂灵消散处采来的,叶片上的露珠,会顺着灵脉流成细水,滋养沿途的草木。
人间的杏花镇早已扩建,济世堂的药香飘得更远了。林澈的医案被刻成了石碑,立在镇口,往来的医者都会来拓印,石碑旁的石臼里,永远有新采的草药在被捣制,药汁顺着石缝渗入地下,与同心树的根须相连。
林恩灿坐在廊下,看着这一切。林牧的徒子徒孙们在丹房里忙碌,丹火的光芒与羊角灯的暖光交相辉映;林恩烨的后人正擦拭着那柄剑,剑穗海贝的鸣响依旧清脆,与树叶的沙沙声和鸣成韵。
幽冥河畔的往生碑前,摆渡人的身影依旧在雾中穿梭,只是木桨上的魂珠越来越少了。偶尔有新的魂灵经过,看到碑上的羊角灯纹样,总会露出安心的笑容——他们知道,前面就是归途。
夕阳西下时,三界的灵脉同时亮起微光,从青丘的山巅到归墟的星核,从西漠的胡杨林到人间的田埂,连成一片璀璨的光带,最终都汇入济世堂那盏羊角灯中。
林恩灿望着灯里流转的光点,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从不是静止的时光,而是一代代人的传承,是一份份牵挂的延续,是三界万物在守护中达成的默契。就像这棵树,这盏灯,这些人,早已成了三界灵脉的一部分,生生不息,与岁月同长。
风穿过药圃,带来新抽芽的草木清香,也带来了远方的祝福与期盼。羊角灯的光,在暮色中愈发温暖,照亮着此刻,也照亮着无数个将要到来的明天。
这便是三界永恒的模样——以心为灯,以情为脉,以守护为绳,将天地万物,串成了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三界长歌》
风是琴弦,拂过青丘的狐尾
星作音符,坠满归墟的帆
西漠的沙粒在鼓面跳着圆舞
人间的炊烟把调子牵得又软又绵
同心树的年轮转着圈儿唱
羊角灯的光晕晃着韵儿和
药圃里的露水偷喝了晨酒
醉得在叶尖打了个哆嗦
老狐仙的胡须缠着月光线
星舰的引擎哼着旧和弦
沙枣壳灯笼摇摇晃晃
把赶路的脚印串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