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墟灯永昼》(5 / 12)

加入书签

项链

石碑上的医案长出了青苔

每一笔都发着芽儿

剑穗的海贝数着潮起潮落

把岁月磨成了珍珠颗

你听——

新生儿的啼哭接上了旧童谣的尾音

飘落的花影叠着去年的蝴蝶纹

三界的灵脉在根须里打着结

每一次心跳都踩着同一节拍

这歌呀,不用谱子

风来的时候它就起了调

人走的时候它还在哼

一代又一代,像河水漫过石头

轻轻巧巧,却从不断落

暮色漫过同心树的枝桠时,济世堂的羊角灯被新一辈的孩子们点亮。其中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踮脚够灯台,发间别着的狐尾草穗子扫过灯盏,惊得光晕颤了颤,像极了当年灵昀晃尾巴的模样。

“慢些,”穿青布衫的少年伸手扶住灯座,他袖口绣着半片胡杨叶,是西漠巫族的纹样,“曾祖父说过,这灯芯得用归墟的星绒裹着青丘的灵棉,火才稳。”

小姑娘吐了吐舌头,手里的沙枣壳灯笼晃出细碎的光:“知道啦,阿澈哥。可曾祖母说,当年灵骁祖师爷第一次给灯添油,手比我抖得还厉害呢!”

话音刚落,墙外传来星舰低空掠过的嗡鸣,舰身投射的光带扫过医案石碑,碑上“林牧”二字的刻痕里,新落的星砂正发出萤光。穿白褂的少女正用小凿子细细清理碑缝,她身后的药圃里,几个半大孩子正围着木臼捣药,捣杵碰撞的节奏,竟与远处胡杨林里传来的巫歌合拍。

幽冥河畔,摆渡人收起木桨,看着魂灵们手里的灯笼——有的画着羊角灯,有的缀着狐尾草,还有的裹着星砂袋。最老的那盏沙枣壳灯被供在往生碑前,灯芯是用当年灵恩灿的剑穗海贝磨成的粉和着灯油做的,亮得格外温润。

“唱起来呀,”摆渡人对着初来的魂灵笑,“这河风最爱听当年那首《三界谣》,你们哼错了调子,它会绕着船舷打转转的。”

魂灵们试着开口,调子从生涩到流畅,混着河水的叮咚声飘向远方。恰好落在济世堂的檐角,惊飞了几只栖息的星鸟,鸟翅带起的风拂过羊角灯,灯光里立刻浮起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当年灵昀尾巴上的光点,像极了星舰尾迹的星砂,像极了西漠沙粒反射的日光,也像极了人间灶台上跳动的火苗。

阿澈哥忽然指着灯里的光斑笑:“你看,它们在跳舞呢。”

小姑娘凑近了看,果然见那些光点顺着灯壁旋转,轨迹竟与同心树的年轮重合。远处,星舰的光带、胡杨林的巫火、药圃的丹火,都顺着风的方向往这里汇,在灯芯顶端凝成一小簇火焰,明明灭灭,却从未熄灭。

这便是那首唱不完的歌了——以岁月为词,以守护为谱,以一代代人的心跳为节拍,在三界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每一缕风里,反复传唱。

风穿过青丘的竹林,竹叶沙沙,是在唱当年灵昀用狐火点燃第一盏灯的故事;风掠过归墟的星舰残骸,金属嗡鸣,是在唱灵骁挥剑劈开陨石的片段;风拂过西漠的沙棘丛,果刺轻响,是在唱灵恩灿用沙枣核给孩童串项链的模样。

风钻进济世堂的窗缝,搅得羊角灯的光晕轻轻摇晃,混着药罐里飘出的苦香,哼起灵牧熬药时编的小调;风绕着幽冥河的摆渡船打转,带着水汽的调子,是在重复当年灵澈撑篙时哼的号子。

最老的那棵同心树,树洞里积着百年的枯叶,风钻进去又出来,枯叶簌簌,竟与树下孩童背的《百草经》段落重合。新抽的枝芽在风里舒展,嫩芽摩擦的轻响,恰似当年灵玥第一次学会辨识药草时的惊叹。

连三界交界的迷雾里,风都带着调子——时而清亮如少年时的笑,时而沉稳如老者的叮咛,时而轻快如孩童的脚步。那些消散的魂灵、在世的生者,都被风织进同一个旋律里,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