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稳住心神(1 / 3)
陈婆婆已经烧开了水,提来一壶沸水放在炉上:“要不要加些蜂蜡?上次你做药膏就加了,敷在身上软软的,还不容易干。”
苏瑶点头:“正有此意。
蜂蜡要选黄蜡,先熔化成液体,再和药泥搅拌均匀,这样药膏才能成型,保质期也更长。”
李墨连忙帮着取来蜂蜡,赵生则在小锅里倒了些香油。
苏瑶将药泥倒进锅中,用竹铲不停搅拌,药膏在热油中渐渐融化,颜色变成了深绿色,药香也愈浓烈,顺着敞开的木门飘出药庐,引得路过的孩童驻足张望。
“火候要小,不能烧开,不然药性就散了。”
苏瑶边搅拌边说,竹铲在锅中划出细密的纹路,药膏渐渐变得粘稠起来,冒着细小的气泡。
阿竹站在一旁,认真记录着药膏的制作步骤:“陈艾、桂枝研磨成粉,加新鲜鱼腥草汁拌匀,入香油、蜂蜡小火熬制,搅拌至粘稠。”
她的炭笔在纸上飞快游走,生怕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的本子上,将“药膏制作”
四个字照得格外清晰。
约莫一刻钟后,苏瑶关火,将药膏倒进瓷罐中。
药膏呈深绿色,质地细腻光滑,散着浓郁的药香,让人闻着都觉得安心。
她待药膏稍稍冷却,用干净的竹片取了些,轻轻敷在张伯的膝盖上。
“敷上后用纱布缠好,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苏瑶叮嘱道,“每日换一次药,三天后再来复诊,应该就能消肿了。”
张伯试着活动了一下膝盖,果然觉得比之前轻松了不少,连声道谢:“苏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
这药膏敷在身上暖暖的,一点都不疼。”
苏瑶笑着摆手:“这都是药材的功劳,艾草温经,桂枝通脉,鱼腥草清热,三者合用,正好对症。”
阿石还没走,见状忍不住道:“苏大夫,下次采鱼腥草我多采些,您要是做药膏也够用。”
苏瑶点头:“那便多谢了,不过要记得晨露未散时采,那时的鱼腥草汁最足。”
阿石连忙应下,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
药庐里,石臼还放在矮桌上,残留的药香与新熬的药膏气息交织在一起,愈浓郁。
阿竹看着瓷罐中细腻的药膏,想起苏瑶研磨时专注的神情,忽然觉得这小小的药膏里,藏着的不仅是药材的功效,更是医者的匠心与责任。
她低头看着本子上的笔记,指尖抚过“气能载药”
“火候宜小”
等字样,心中对医术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蝉鸣依旧在药庐外回荡,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瓷罐上,将药膏的影子拉得很长。
阿竹知道,今日学到的不仅是药膏的制作方法,更是对待药材的用心与对待患者的诚心。
这份匠心与诚心,会像药庐里的草木香气一样,在她心中久久萦绕,指引着她在学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研磨药材需顺时针用力,力度要均匀,这样药粉才能细腻,药效才易挥。”
苏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素白道袍的袖口沾了些许药粉,淡青色的药草纹样被衬得愈清晰。
阿竹主动上前:“苏大夫,我来试试吧。”
苏瑶让开位置,在一旁指导:“手腕用力,不是手臂,对,就是这样。”
待药粉研磨好,苏瑶取来黄酒,缓缓倒入石臼中搅拌:“黄酒性温,能助药力渗透肌肤。
若是湿热病症,便要用米醋调和,取其收敛之性。”
她将调好的药膏敷在张伯膝盖上,用纱布仔细包扎好,“明日换药时记得观察皮肤,若有红瘙痒,便要减少药量。”
张伯连连应着,眼中满是感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