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脸红心慌还拉肚子?岐仁堂里藏着的“木克土”怪病(3 / 3)

加入书签

不定是药力没到。”

第三天早上,陈建国刚起床就觉得肚子疼,拉得全是稀水,浑身没劲,连站都站不稳。朱阳山赶紧打了车,又把他送到岐仁堂。

岐大夫一搭脉,眉头皱得更紧了:“您这是把脾土越伤越虚了。黄连、黄芩都是苦寒药,脾本来就虚,哪禁得住这么折腾?”他赶紧换了方子,把党参、白术的量加了加倍,又加了干姜,“干姜是温脾的,就像给冻着的菜加把火,先把脾的阳气扶起来。”

这次陈建国没敢再犟,乖乖喝了药。喝到第二天,拉肚子就止住了;喝到第五天,痰少了,口干也轻了;一周后再去复诊,脸红消了大半,只是还有点淡淡的红。

“您看,脾土补起来了,肝木没那么横了吧?”岐大夫又给他诊脉,这次左手关脉没那么紧了,右手关脉也柔和了些,“再喝一周,把肾水再滋一滋,以后可得记住,别瞎用药了。”

陈建国这才红了脸,不是病气,是不好意思:“岐大夫,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懂点,其实是半瓶醋晃荡。这中医啊,真是得辨证,不能看表面。”

岐大夫笑着摆摆手:“可不是嘛。就像看人,不能光看脸红不红,得看他是真热还是气不顺;看病,也不能光看有痰拉肚子,得看是谁在背后‘捣乱’。肝木克脾土,看着是两个脏腑的事,其实牵一发而动全身,得找到根儿,才能治好病。”

朱阳山在旁边听着,赶紧把岐大夫的话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我得给我妈也看看,她最近总说胃胀,是不是也跟这有关?”

“说不定呢。”岐大夫指着窗外,晨光里,老槐树枝条舒展,树下的菜地里,几棵青菜绿油油的,“现在人压力大,爱熬夜,肝木容易燥,脾土容易虚,这‘木克土’的毛病多着呢。不过只要把脾补好,把肝润好,就像给树浇足水,给菜施好肥,啥毛病都能慢慢调过来。”

那天傍晚,朱阳山扶着陈建国回家,路过菜市场,老爷子特意买了斤山药,说要自己熬粥。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陈建国的脸红彻底退了,脚步也稳了,嘴里还念叨着:“岐大夫说得对,这看病啊,就像种庄稼,急不得,得顺着性子来……”

岐仁堂的灯亮到很晚,岐大夫在灯下整理医案,把陈建国的脉案记在本子上,旁边画了棵枝繁叶茂的树,树下是一片厚实的土地,旁边写着:“肝木得润,脾土得实,生化无穷。”药香在灯光里慢慢散开,混着窗外的槐花香,像在说一个关于平衡的老故事——人这身子骨,就像天地间的草木,该浇水时浇水,该培土时培土,才能长得扎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