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头晕头痛的健康食疗(1 / 3)
那种感觉又来了。
像是有人在我的头颅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浸了水的毛毡,又沉又闷;太阳穴的位置,仿佛有两根小凿子,随着心跳的节奏,一下,又一下,顽固地敲打着。整个世界变得模糊而喧嚣,电脑屏幕上的字迹开始跳舞,同事的说话声像是从很远的水底传来。我必须立刻放下手头的一切,闭上眼,用手指死死抵住额角,等待这一波痛苦的潮水缓缓退去——但我知道,它还会再来。
这就是我曾经的生活日常。从大学时代伏案备考开始,这种莫名的头晕头痛就如影随形。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有明确的病因,更像一个阴晴不定的室友,随时可能闯入我的生活,将我的计划搅得天翻地覆。我试过各种止痛药,它们像救火队员,能暂时扑灭表面的火焰,但火源何在?我不知道。直到一次体检,一位老中医看着我的舌苔(舌边红,苔薄白),又仔细问了我的情况(压力大、睡不好、经期前加重),缓缓说了一句:“你这头痛,是身体在‘求救’,光止痛不行,得听听它想说什么。”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食疗养生的大门。我开始意识到,我那颗沉重的、疼痛的头,或许连接着肝、脾、肾等整个身体的失衡状态。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就是这条我如何通过一碗汤、一杯茶、一粥一饭,慢慢学会与我的头晕头痛和平共处,甚至读懂它背后故事的路。
一、读懂头痛的“信号”:它在告诉我们什么?
在急于寻找止痛方之前,我们先要学会分辨头痛的“语言”。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孤立的症状,它是内在脏腑气血状况在头部的投射。
1.肝阳上亢型:像体内有座喷发的火山
·感受:这是我最常见的类型。头痛多为胀痛、跳痛,位置多在头的两侧或头顶。常常在压力大、生气、熬夜后发作或加重。伴有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感觉一股热气往上冲。
·身体状态:长期的压力或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搅动了头部的清明。好比一个压力过大的高压锅,热气腾腾,顶得盖子砰砰作响。
2.气血亏虚型:像一盏快要耗尽的油灯
·感受:头痛是隐隐的、绵绵的,时作时止,劳累后明显加重。不是剧烈的痛,而是一种空痛、昏沉感,仿佛大脑缺氧。同时会感到浑身乏力、精神不振、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
·身体状态: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损伤了脾胃,导致气血来源不足。无法充分上荣于头面,头脑得不到充足的滋养,故而疼痛、昏眩。好比一盏灯,油快烧干了,灯光自然昏暗摇曳。
3.痰湿内阻型:像头部裹着一条湿毛巾
·感受:头痛表现为昏沉、重痛,感觉头像被布裹住一样,不清爽。早晨起床时尤其明显。常伴有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舌苔厚腻。
·身体状态: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体内的水液无法正常代谢,聚集成“湿”,再凝练成“痰”。这些痰湿是浊阴之邪,容易蒙蔽清窍(头部),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辨别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我们才能像一位高明的调琴师,找到那根绷得过紧或过于松弛的“琴弦”,用合适的食材去调和它。
二、我的厨房“安神方”:调和身体的智慧
在我的探索中,厨房成了我最亲切的“理疗中心”。这些平凡的食材,被我赋予了安抚神经、调和气血的使命。
安抚“肝火头痛”的清凉使者:
·天麻:这是我应对肝阳上亢头痛的“王牌”。天麻性平,味甘,被誉为“定风草”,能平肝息风、通络止痛。它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擅长平息体内那股往上冲的“风”和“火”。
·方子:天麻炖鱼头。取天麻片15克(提前用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