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做好这10点,助您健康过秋天(1 / 6)

加入书签

清晨的公园里,薄雾还未完全散去,65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已经对着手机视频,认真地练习着\"秋日养生操\"。她的动作舒缓而流畅,与秋日晨光相得益彰。不远处,她的老友张大爷正坐在长椅上,大口吃着油条配豆浆,面前的塑料袋里还装着两个肉包子。

\"老张啊,秋天可不能这么吃,要防秋燥!\"李阿姨做完一套动作,走过来关切地劝说道。

张大爷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哪有那么多讲究?我几十年都这么过来的,不也活得好好的!\"

结果没过两周,张大爷就因为严重的秋燥咳嗽和便秘,不得不去了医院。诊室里,主治医生看着检查报告,无奈地摇着头:\"每年秋天,门诊里像张大爷这样的患者都要增加三成以上。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很多秋季常见病都能避免。\"

---

01懂得\"秋冻\"真谛:保暖有讲究

别急着添厚衣

\"春捂秋冻\"这句古训流传千年,但现代人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北京市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主任王教授解释道:\"'秋冻'的本质是让身体逐步适应气温变化,而不是让人挨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在于'适度'二字。\"

科学实施\"秋冻\"的正确做法:

·分层穿衣:早晚添件薄外套,中午气温升高时可随时脱下。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如纯棉、真丝等。

·重点防护:特别要保护好三个关键部位:

腹部:脾胃所在,受凉易导致消化不良

脚部:\"寒从脚起\",宜穿棉袜保暖

背部:督脉所在,护背就是护阳气

·特殊人群:老年人、体弱者可在清晨出门时戴条薄围巾,保护颈项部位。这个部位有很多重要穴位,受凉易引发感冒。

保暖要适度

\"骤冷骤热最易感冒。\"王教授继续解释道,\"秋天穿衣要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方便随时调节。现在很多办公楼、商场室内外温差大,这样的穿衣方式更能适应环境变化。\"

真实案例:42岁的赵先生自认身体强壮,坚持\"秋冻\"却反复感冒。后来发现,问题出在他早晚骑电动车时穿得太单薄。在医生建议下,他改成在办公室常备一件外套,路上穿防风风衣,这个秋天感冒再没犯过。

专业建议:

·室内外温差超过8c时,要及时增减衣物

·老年人可在腰间佩戴腹围,既保暖又不影响活动

·选择高领或立领衣物,保护大椎穴

---

02润肺防燥是首要:水要这样喝

学会\"喝\"秋天

秋天最大的特点就是\"燥\"。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指出:\"秋季补水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喝水,要懂得'吃水'、'用水'的智慧。\"

科学补水良方:

·晨起第一杯:温水250l,可加少许蜂蜜(糖尿病患者慎用)。这杯水要小口慢饮,既能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又能唤醒消化系统。

·上午黄金时段:9-11点之间要主动饮水,这是脾胃经当时,补水效果最佳。建议每隔1-2小时饮用150l温水。

·下午滋养时段:煮一壶梨水或银耳汤,既能补水又能润燥。梨水要带皮煮,银耳要煮出胶质。

·晚间安神时段:睡前1小时喝杯温牛奶,既能补水又能助眠。注意不要临睡前喝,以免起夜影响睡眠。

润肺食物要常备

明星润肺食材详解:

·雪梨:生吃清热,熟吃润肺。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和天然糖分,能有效缓解秋燥。

·银耳:被誉为\"平民燕窝\",富含银耳多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