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头晕头痛的健康食疗(2 / 3)
水泡软),一个新鲜的鳙鱼头,洗净劈开。与几片生姜、几颗红枣一同放入炖盅,加足水,隔水慢炖1.5至2小时。喝前加少许盐。这道汤色如奶,味道鲜美。喝下去后,能感觉到一种奇特的镇定效果,头部的胀痛和眩晕感会明显减轻,像是给躁动的大脑做了一次深度按摩。
·菊花与桑叶:它们是清肝明目的经典组合。性皆微寒,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方子:菊桑薄荷茶。当感觉情绪紧张,头痛初起,眼睛干涩时,我会立刻泡一杯。取杭白菊、霜桑叶各5克,鲜薄荷叶两三片(或干品1克),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5分钟。菊花的清香、桑叶的甘洌、薄荷的清凉,交织在一起,喝上一口,仿佛一股清泉流过焦灼的肝经,能很快地将即将燃起的“肝火”扼杀在摇篮里。
滋养“气血头痛”的温柔补剂:
·当归与黄芪:这是一对黄金补气生血组合。黄芪性温,大补脾肺之气;当归性温,补血活血。两者合用,气能生血,血能载气,形成良性循环。
·方子:当归黄芪乌鸡汤。取黄芪30克,当归10克,乌鸡半只,红枣5枚,生姜数片。乌鸡焯水后,与所有药材一同放入砂锅,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这碗汤,是疲惫至极时最好的能量补充剂。喝完后,那种因气血不足导致的空痛和昏沉感会大大缓解,手脚也会暖和起来,整个人像是被重新注入了能量。
·红枣与桂圆:它们是平民的“气血双宝”。
·方子:红枣桂圆小米粥。在我感觉精力不济,但又怕滋补太过上火时,这款粥是最佳选择。小米安神和胃,红枣桂圆温和地补益心脾气血。一碗热粥下肚,暖胃又安神,能为第二天的精神打下好基础。
化解“痰湿头痛”的干燥剂:
·薏米与白扁豆:它们是健脾祛湿的“哼哈二将”。性皆平和,能渗湿利水,健脾和中。
·方子:薏米白扁豆粥。将薏米和白扁豆提前浸泡数小时,与大米一同熬煮成粥。可作为早餐常食。它能像抽湿机一样,悄悄地把我体内的“湿气”抽走,头部的重浊感自然会随之减轻。
·陈皮:它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对于痰湿头痛伴有恶心、胸闷的,尤为合适。
·方子:陈皮茯苓茶。取陈皮3克,茯苓10克,煮沸后代茶饮。陈皮的香气能醒脾开郁,茯苓能淡渗利湿,共同为头部“减负”。
三、我的“安神”实战日记:从煎熬到安宁
在辨明自己主要是“肝阳上亢”,兼有“气血不足”后,我调整了自己的饮食和生活。
·饮食调整:我减少了辛辣、油炸、烧烤等助长肝火的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等兴奋神经的饮品。我的水杯里,常换着泡菊花、桑叶、枸杞。每周,我会给自己炖一次天麻鱼头汤或当归黄芪乌鸡汤,视身体感觉而定。
·生活配合:我强迫自己在晚上11点前放下手机,尝试冥想和深呼吸。傍晚时分,会散步半小时,让紧绷的神经在微风和夜色中松弛下来。
·效果: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坚持了一个月后,我惊喜地发现,头痛发作的频率从每周两三次,降低到了每月一两次。即使发作,程度也大大减轻,不再需要立刻求助于止痛药。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的情绪平稳了许多,那种无名火和急躁感减少了,睡眠质量也显着提升。
尾声:与身体对话,与头痛和解
如今,当那种熟悉的沉闷感或胀痛感再度隐约来袭时,我不再恐慌。我会停下来,问问自己: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又熬夜了?是不是有什么事让我心烦?
然后,我会走进厨房,或许是为自己泡一杯清肝的菊桑茶,或许是炖一盅安神的天麻汤。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在烹调食物,更是在与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场温柔的对话。
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