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灯笼照见的锁(4 / 6)
表面的笑意,听到探春那字字如刀的斥骂。
那些声音交织着,盘旋着,最终都化为一个冰冷的声音:该走了。
再赖下去,不过是徒增笑柄,自取其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清晨第一缕惨淡的灰白光线艰难地透过窗纸,宝钗已在莺儿的服侍下梳洗停当。
她换上了一身颜色略深些的银蓝素缎袄儿,月白绫裙,髻梳得一丝不苟,只簪着一支素净的珠花。
脸上薄薄敷了一层粉,掩去一夜无眠的憔悴,那沉静的眼眸下,是深潭般的决绝。
“姑娘……”
莺儿捧着一件家常的半旧外裳,眼圈依旧红着,声音带着迟疑。
“不必了,”
宝钗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涟漪,“就穿这身。
随我去见太太。”
主仆二人踏着晨露未曦的园中小径。
大观园经历了一夜的兵荒马乱,此刻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死寂。
抄检留下的狼藉痕迹尚未完全收拾干净,偶尔可见散落的纸片、倾倒的花盆,还有婆子们压低嗓音的议论,在清晨的空气中嗡嗡作响,像一群扰人的苍蝇。
那些目光,或明或暗,带着探究、好奇,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黏在宝钗挺直的脊背上。
她目不斜视,步履平稳,仿佛周遭一切纷扰都与她无关,唯有袖中紧握的手,泄露着那平静表象下的惊涛已止息为冰。
荣庆堂内,檀香的气息依旧浓郁。
王夫人歪在临窗的大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秋香色金钱蟒引枕,脸色比平日更显灰败,眼下有着浓重的青影,显见昨夜亦未得安眠。
她手里无意识地捻着一串楠木佛珠,目光有些虚浮地望着窗外。
昨夜那场闹剧般的抄检,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抽在贾府脸上,更抽在她这位当家主母的心上。
体面扫地,家宅不宁,这比丢了什么劳什子“要紧东西”
更让她心力交瘁。
小丫头打起帘子:“太太,宝姑娘来了。”
王夫人回过神,勉强打起精神,脸上挤出一个惯常的、带着慈和却掩不住疲惫的笑容:“宝丫头来了?快坐。
昨夜园子里闹哄哄的,可惊着你了?”
她的目光在宝钗沉静得近乎肃穆的脸上飞快地扫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更深的不安。
宝钗并未依言坐下。
她上前几步,在王夫人炕前站定,深深地福了一礼,动作标准得无可挑剔,姿态却透着一股告别的疏离。
“太太慈安。”
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如同山涧寒泉,听不出任何情绪,“昨夜之事,太太主持大局,费心了。
园中姐妹想是受了些惊扰,好在太太威德,想必无大碍。”
她微微一顿,目光低垂,落在王夫人捻着佛珠、指节微微白的手上,才缓缓说出那早已在心中滚了千百遍的话:
“今日来,是向太太辞行。
家里传信来,母亲身子骨这几日又不大爽利,夜里咳得厉害。
为人子女,忧心如焚。
我想着,家中只母亲一人,哥哥又常在外,我既在跟前,理应回去侍奉汤药,晨昏定省,方是正理。
因此,特来向太太禀明,今日便搬回去住些日子。”
话音落下,荣庆堂内一片死寂。
只有王夫人手中那串楠木佛珠,捻动的动作猛地一滞,珠子碰撞出突兀的一声脆响。
她握着茶盏的手指,瞬间失了血色,捏得骨节泛白,那温热的茶汤在盏中轻轻晃荡,映着她骤然失神的脸。
她抬眼,目光直直地投向宝钗,那眼神复杂至极——有惊愕,有慌乱,有一丝被看穿心思的狼狈,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