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省亲祸抱琴自述(4 / 7)

加入书签

>

有一次,宫里的老太监来传话,无意间提及前朝事,说皇上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时,曾对着林如海生前递上的一份关于江南盐务的条陈,沉默了许久,末了叹息一声:“林卿……实乃国之干城,可惜了。”

这话本是老太监随口闲谈,娘娘当时正倚在榻上翻看一本诗集。

那薄薄的书页在她手中猛地一颤,出一声轻微的撕裂声。

她抬起眼,目光锐利如电,直直刺向那老太监。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滞。

老太监吓得扑通跪倒,连连磕头告罪。

娘娘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他,脸色在瞬间变得雪白,握着书页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色。

许久,她才慢慢收回目光,挥了挥手,声音干涩:“下去吧。”

老太监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退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我们两人。

死一般的寂静里,我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娘娘维持着那个僵硬的姿势,一动不动。

过了很久,她才缓缓低下头,目光重新落在那本诗集上,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被她撕裂的书页边缘。

那页上,正巧是李商隐的一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她的眼神空洞地望着那行墨字,唇边慢慢浮起一丝极其古怪的、混杂着自嘲与冰冷的笑意。

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她对黛玉那份莫名忌惮的根源——那个女孩身上,流淌着她父亲林如海的血脉,承载着皇帝口中“国之干城”

的追忆。

这份追忆,像一根无形的刺,深深扎在娘娘那建立在贾府权势之上的虚幻自信里。

她可以轻易动用林家的财富,却无法抹去皇帝对林如海的器重与怀念。

这怀念,让她恐惧,让她嫉妒,让她无法容忍黛玉的存在本身。

潇湘馆的噩耗,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传来的。

那日天色阴沉得厉害,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宫墙的飞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湿冷的、令人窒息的土腥气。

一个面生的小太监,脸色惨白,跌跌撞撞地冲进殿门,扑倒在地,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娘娘……娘娘……不好了!

林……林姑娘……殁了!

今儿早上……潇湘馆的人现时……已经……”

“轰隆——!”

一声惊雷毫无征兆地在头顶炸响,震得殿宇似乎都晃了晃,瞬间吞没了小太监后面的话语。

惨白刺目的电光撕裂了浓云,透过高窗,将殿内照得一片妖异的青白。

娘娘正端着一盏参茶,送到唇边。

那惊雷炸响的瞬间,她浑身猛地一颤,手中那盏价值不菲的甜白瓷盖碗,“哐当”

一声脆响,跌落在地毯上,摔得粉碎。

滚烫的参汤泼溅出来,污了华贵的裙裾,也烫红了她裸露的脚踝。

她却浑然未觉,只是僵直地坐在那里,眼睛死死盯着地上跪着的小太监,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度褪得干干净净,嘴唇翕动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殿内死寂得可怕,只有窗外瓢泼大雨骤然倾泻而下的哗哗声,如同天河倒灌。

那股令人作呕的土腥气,混合着泼洒的参汤味道,愈浓烈地弥漫开来。

小太监伏在地上,抖如筛糠,不敢抬头。

不知过了多久,娘娘才极其缓慢地、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将视线从太监身上移开,转向窗外那片被暴雨冲刷得模糊不清的天地。

她的眼神空洞得吓人,没有悲痛,没有震惊,只有一片死寂的茫然,仿佛魂魄早已被那道惊雷劈散。

她放在膝上的手,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留下几个深红的月牙痕。

就在这死寂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