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省亲祸抱琴自述(3 / 7)
钗,那冰冷坚硬的触感似乎给了她某种支撑,“只要荣国府一日不倒,只要父亲他们还在外面撑着,本宫……终究还是贤德妃。”
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笃信,仿佛在说服我,更在说服她自己。
那一刻,我看着她镜中苍白却极力维持着高傲的脸,心头涌起的不是敬畏,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冰冷的悲哀。
她把自己,连同整个贾府未来的命运,都押在了那座看似煊赫实则根基早已动摇的府邸之上。
这摇摇欲坠的“靠山”
,很快便伸出了索取的手。
荣国府为了省亲修建大观园,几乎掏空了家底的消息,是王夫人借着一次难得的进宫请安机会,亲口对娘娘哭诉的。
那日,王夫人坐在下的绣墩上,拿帕子不住地按着眼角,声音带着哭腔:“……娘娘您是没瞧见,那银子淌水似的花出去,账面上的窟窿越来越大,库里的老底子都翻腾了好几遍……再这样下去,怕是连府里下个月的月例银子都支应不上了……老爷愁得夜夜睡不着……”
娘娘端坐在上,手里捧着一盏早已凉透的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瓷盏边缘。
她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眼睛,深得像两口枯井。
王夫人的絮叨停了,殿内只剩下她压抑的抽泣声,一下下敲打着死寂的空气。
过了许久,久到那抽泣声都渐渐微弱下去,娘娘才缓缓抬起眼。
她的目光掠过王夫人哭红的双眼,落向窗外庭院里一株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像淬了冰的针:
“林家姑爷……不是留下了偌大一份家私么?都托付给了府里照管。”
她顿了顿,端起那盏冷茶,凑到唇边,却又没喝,只是看着杯中浮沉的茶叶,“林丫头年纪尚小,横竖也用不着那些。
府里如今艰难,挪借些应应急,也是正理。
总归……是自家人。”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王夫人脸上的悲戚瞬间凝固了,随即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精光,连忙点头:“娘娘说的是!
还是娘娘思虑周全!
到底是自家人,林丫头孤身一个,她的便是府里的,府里的……自然也是娘娘的倚仗!”
自家人……这三个字像沉重的枷锁,无声无息地套在了那个寄居潇湘馆、日渐沉默消瘦的少女身上。
林家几代积累的财富,那本该是林黛玉安身立命、甚至风光出嫁的倚仗,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挪借”
了,化作了大观园里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的奢靡。
而娘娘的目光,似乎也随着这笔巨款的注入,更加“长远”
地落在了贾宝玉的婚事上。
她开始频繁地召见薛姨妈和薛宝钗。
薛宝钗每次入宫,总是仪态万方,言语得体,进退有度。
娘娘看着她,脸上会露出难得一见的、带着真正赞许的笑容,拉着她的手,说些体己话,赏赐也格外丰厚。
金项圈、玉如意、宫缎……一件件流水般地送入薛家暂居的梨香院。
那“金玉良缘”
的传言,在娘娘刻意的推波助澜下,如同春日里疯长的藤蔓,在贾府上下悄然蔓延开。
与之相对的,是林黛玉彻底的沉寂。
娘娘几乎从未单独召见过她。
偶尔在阖府女眷入宫请安的场合,黛玉安静地坐在角落,身影单薄得如同一抹随时会消散的青烟。
娘娘的目光偶尔掠过她,那眼神里,除了疏离,似乎还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忌惮?仿佛那个沉默的孤女,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