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五》(2 / 3)

加入书签

场景与等级秩序。

3.从容冰井台,清池映华薄

-解析:“冰井台”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建筑,常为文人雅士聚集之所。“从容”一词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表明人们在此处优游闲适。“清池”描绘了池水的清澈,“华薄”指花朵与草木,它们倒映在清池中,构成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此句营造出一种高雅、闲适的氛围,展现了贤才在宫廷生活中的悠闲一面,同时也暗示了他们有着高雅的情趣与精神追求。

4.凉风荡芳气,碧树先秋落

-解析:“凉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它轻轻吹拂,“荡”起了花草的芬芳香气,这是从嗅觉角度描绘出秋意初至的美好感受。然而,紧接着“碧树先秋落”,碧绿的树木在秋天尚未完全降临之际就开始落叶,从视觉上传递出一种生命消逝的无奈与惆怅。此句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以乐景衬哀情,借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情绪,也可能暗指人生的兴衰变化。

5.朝与佳人期,日夕望青阁

-解析:“朝”与“日夕”明确了时间的跨度,从清晨到傍晚,表明诗人从早到晚都沉浸在对“佳人”的期盼之中。“佳人”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知音或美好的事物。这里诗人与佳人相约,却只能在“青阁”中久久凝望,生动地刻画了等待时的焦急与专注,表达出对心中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执着追求,这种情感可能与诗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相关联。

6.褰裳摘明珠,徙倚拾蕙若

-解析:“褰裳”描绘出诗人急切地提起衣裳,去摘取“明珠”的动作,“明珠”通常象征着美好的品质、珍贵的才华或理想的成果。“徙倚”则表现出诗人徘徊不定的状态,在徘徊中“拾蕙若”,“蕙若”即蕙草和杜若,是古代象征美好品德的香草。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表达出诗人对美好品德、才华以及理想的不懈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

7.眷我二三子,辞义丽金雘

-解析:“眷”体现出诗人对“二三子”,也就是自己的几位友人的深切眷顾与珍视。“辞义丽金雘”中,“金雘”是彩色的颜料,这里形容朋友们之间交流的文辞义理如同用金雘绘制的画卷一样绚丽多彩。此句强调了朋友之间以文会友,情谊深厚,且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真挚友情和高雅文化交流的珍视与赞美。

8.延陵轻宝剑,季布重然诺

-解析:此句运用了两个着名的典故。“延陵”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延陵季子),他曾心许宝剑给徐君,徐君死后,他仍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树上,表明他不看重宝剑,而看重对朋友的情义。“季布”则以信守承诺而闻名,当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表明朋友之间应如延陵季子和季布一样,将情义与承诺置于极高的位置,希望朋友们能坚守诚信,珍视彼此的情谊,突出了对朋友道德品质的期许。

9.处富不忘贫,有道在葵藿

-解析:“处富不忘贫”直接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即当身处富贵之时,不应忘记曾经贫困的日子,要保持初心,不被财富和地位冲昏头脑。“有道在葵藿”中,“葵藿”是两种常见且普通的植物,它们虽不名贵,却有着自己的气节与特性,常被用来象征平凡之中坚守道义的精神。此句是诗人对自己和友人的劝勉,希望大家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人生原则的追求。

句译

1.君王礼英贤,不吝千金璧:

君王以礼相待英才贤士,毫不吝啬价值千金的玉璧。

2.双阙指驰道,朱宫罗第宅:

宫殿前的双阙指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