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江淹《杂三言?悦曲池》(1 / 5)
杂三言?悦曲池
江淹
北山兮黛柏,南江兮頳石。
頳峯兮若虹,黛树兮如昼。
暮云兮十里,朝霞兮千尺。
千尺兮绵绵,青气兮往旋。
桐之叶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
百谷多兮泻乱波,杂涧饶兮鹜丛泉。
竟长洲兮匝东岛,萦曲屿兮绕西山。
山峦岏兮水环合,水环合兮石重沓。
林中电兮雨冥冥,江上风兮木飒飒。
盟清冷兮适潺湲,白云起兮吊石莲。
客子思兮心断绝,心断绝兮愁无闲。
步东池兮夜未艾,卧西窗兮月向山。
引一息于魂内,扰百绪于眼前。
愿不绝于江边。
《杂三言·悦曲池》赏析
《杂三言·悦曲池》是江淹以独特笔触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诗篇。诗中展现的奇幻景致与复杂情绪相互交织,体现出江淹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一、意境营造
1.绚丽多彩的自然画卷:起笔“北山兮黛柏,南江兮頳石。頳峯兮若虹,黛树兮如昼”,诗人用“黛柏”“頳石”勾勒出北山与南江截然不同却又鲜明夺目的色彩,“頳峰若虹”“黛树如昼”进一步渲染,营造出奇幻而浓烈的视觉效果。“暮云兮十里,朝霞兮千尺”,以夸张手法描绘暮云与朝霞的宏大,延展空间感,为画面增添壮丽与神秘。诗人还细腻刻画“桐之叶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展现桐叶繁茂、桂枝挺拔,使自然画面层次丰富,生机盎然。
2.灵动多变的山水之态:“百谷多兮泻乱波,杂涧饶兮鹜丛泉”,从静态描写转入动态刻画,描绘出众多山谷中水波奔泻、山涧里泉水汇聚的灵动画面,赋予自然以活力。“竟长洲兮匝东岛,萦曲屿兮绕西山”,写水流环绕长洲、东岛、曲屿和西山,展现水的蜿蜒与柔和,与之前奔放的水流形成对比,凸显山水形态的丰富多变。“山峦岏兮水环合,水环合兮石重沓”,强调山水相依、山石重叠,营造出清幽深邃的意境,给人宁静而神秘之感。
3.风雨交织的氛围渲染:“林中电兮雨冥冥,江上风兮木飒飒”,诗人描绘林中电闪、雨幕冥冥,江上风起、树木飒飒,视听结合,营造出紧张、压抑氛围,使自然环境充满变化与张力,为下文情感抒发铺垫。
二、情感表达
1.羁旅愁绪的深沉抒发:在如此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致描绘后,“客子思兮心断绝,心断绝兮愁无闲”直接抒发诗人作为客子的思念与愁绪,自然之美未减其思乡之苦,反而更添孤独寂寥,强烈的情感与前文宏大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愁绪的浓烈与深沉。
2.长夜难眠的内心烦扰:“步东池兮夜未艾,卧西窗兮月向山”,通过夜晚踱步东池、卧看西窗月向山的举动,描绘诗人长夜难眠的状态,进一步烘托内心的愁绪。“引一息于魂内,扰百绪于眼前”,形象展现内心的纠结与烦扰,虽试图平息思绪,却被百绪困扰,难以释怀。
3.无尽期许的情感余韵:“愿不绝于江边”简短一句,含蓄却有力,将前文复杂情感汇聚,虽未明确所愿内容,但能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仍怀希望,给诗歌留下余韵,引人深思。
三、艺术特色
1.丰富的想象与夸张:诗中运用丰富想象与夸张手法,如“頳峯兮若虹”将红色山峰比作彩虹,“朝霞兮千尺”夸张朝霞高度,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与奇幻色彩,使自然景观更具震撼力。
2.细腻的描写与铺陈:诗人对自然景色进行细腻描写与铺陈,从北山到南江,从桐叶桂枝到百谷杂涧,从长洲岛屿到山峦石头,全方位描绘,使画面丰富生动,展现自然之美,为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3.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整首诗将自然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