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江淹《杂三言?访道经》(1 / 4)

加入书签

杂三言?访道经

江淹

百学兮异文,锦派兮绮分。

珍君之言兮皦无际,悦子之道兮迥不群。

澹深韵于白水,俨高意于浮云。

轨贤豪于后学,轶望识于前文。

兹道兮可传,可传兮皓然。

挟兹心兮赴绝国,怀此书兮坐空山。

空山隐辚兮穷翠崿,水散漫兮涵素壑。

海外阴兮气昙昙,江上月兮光灼灼。

东南出兮是一山,西北来兮乃双鹤。

池中莲兮十色红,窗前树兮万叶落。

四壁深兮乃泬漻,左右虚兮如寂寞。

寂寞兮山室,德经兮道袠。

荡魂兮刷气,掩忧兮静疾。

信若人兮先觉,聊与子兮如一。

《杂三言·访道经》赏析

《杂三言·访道经》是江淹探寻道家思想过程中的心灵独白,展现了对道的崇尚、感悟及追求过程中的心境,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主题思想

1.对道的尊崇与赞叹:开篇“百学兮异文,锦派兮绮分”描绘世间学问繁杂多样,如同锦绣般绚烂却各有分别。在此背景下,诗人笔锋一转,突出“珍君之言兮皦无际,悦子之道兮迥不群”,表达对“道”的珍视与喜爱,认为“道”清晰无垠且卓越超群,远超其他学问,体现对道至高地位的尊崇。

2.追求道的心境与志向:“澹深韵于白水,俨高意于浮云”表明诗人以淡泊纯净之心追寻道的韵味,将高远的志向寄托于浮云,展现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轨贤豪于后学,轶望识于前文”则体现诗人期望通过对道的领悟,为后世学者树立榜样,超越前人见识,强调对道追求的使命感与高远志向。

3.践行道的决心与感悟:“兹道兮可传,可传兮皓然”表达诗人坚信道的可传承性与光明正大。“挟兹心兮赴绝国,怀此书兮坐空山”描绘诗人怀揣对道的执着,甘愿前往偏远之地,独坐空山潜心钻研,展现践行道的坚定决心。诗中对空山、翠崿、素壑等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仅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也反映诗人在追求道的过程中,与自然相融,感悟道在自然中的体现,表达对道的深刻体悟与心灵的宁静追求。

二、艺术特色

1.对比映衬,突出主旨:开头以世间学问的纷繁复杂与道的独特超群作对比,突出道的卓越,使诗人对道的尊崇之情更为鲜明,增强诗歌主旨的表现力。

2.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运用“白水”“浮云”“空山”“翠崿”“素壑”“双鹤”等丰富意象,营造出空灵、清幽、高远的意境。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自然的壮美与宁静,更成为诗人表达心境和追求道的情感载体,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诗人在追求道的过程中的精神世界。

3.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诗歌语言优美凝练,“澹深韵”“俨高意”等表述简洁而富有深意。同时,押韵自然流畅,如“分”“群”“云”“文”等,使诗歌具有和谐的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1.百学兮异文,锦派兮绮分

-解析:诗人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知识学问的宏大画卷,“百学”指各种各样的学说、学问,“异文”表明这些学问有着不同的文字表述、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锦派”与“绮分”运用比喻,将众多学问流派比作色彩斑斓、花纹精美的锦缎和绮罗,形象地展现出世间学问的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各有特色,为下文突出“道”的独特做铺垫。

2.珍君之言兮皦无际,悦子之道兮迥不群

-解析:在众多学问之中,诗人特别珍视“君之言”,认为其“皦无际”,“皦”表示清晰、明白,“无际”强调这种言论的明晰程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