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江淹《横吹赋》(2 / 7)
一起,使横吹乐的感染力更加深厚,也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边塞生活中人们内心的波澜。
4.华丽的语言与用典:语言华丽,用词精准,如“润如沉水,华若浮云。赤绶紫驳,星含露分”,运用大量比喻,使描述生动形象。同时,文中虽未明确提及具体典故,但整体行文风格和意象运用与传统文学典故相呼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
三、文化价值
1.军事文化的呈现:为研究古代军事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过对骠骑公领军御敌及横吹乐在军中作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军事规模、装备以及军队文化,使后人对南朝时期的军事活动和军队生活有更直观的认识。
2.音乐文化的见证:是研究古代音乐文化尤其是横吹乐的重要文献,详细描述了横吹乐的音色、情感表达及传播范围,反映出当时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影响力,对了解古代音乐的演变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1.骠骑公以剑卒十万,御荆人于外郊。铁马烦而人耸色,彩旄耀而士衔威。军容有横吹,仆感而为之赋云:
-解析:开篇点明背景,骠骑公率领十万持剑士卒,在城外抵御荆地之敌。“铁马烦”描绘战马奔腾嘶鸣的忙碌状态,“人耸色”体现士兵因战争而神情紧张严肃,“彩旄耀”写军旗鲜艳夺目,“士衔威”突出士兵们充满威严。“军容有横吹”指出军队中有横吹这一乐器,“仆感而为之赋”表明作者因有所感而作此赋。此段为下文对横吹的描写及情感抒发做铺垫,展现出紧张的战争氛围和军队的威武气势。
2.北阴之竹兮,百尺而不见日。石硿砻而成象,山沓合而为一。
-解析:描绘横吹乐器取材的竹子生长环境。北方背阴处的竹子,高达百尺却不见阳光,强调其生长环境的阴暗。“石硿砻而成象”写石头经过雕琢形成各种形状,“山沓合而为一”描绘山峦重叠相连的景象,通过对周边山石环境的刻画,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且略带阴森的氛围,暗示横吹竹材生长环境的独特与不凡,为横吹乐增添神秘色彩。
3.云遥遥而孤去,风时时而寒出。木敛柯而攒抏,草骞叶而萧瑟。
-解析:继续渲染环境氛围。云朵遥远地孤独飘去,寒风不时呼啸而出,营造出一种孤寂、寒冷的感觉。树木收敛枝条,草丛中叶子萎缩,呈现出萧瑟之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肃杀,为横吹乐的出现烘托出悲凉的气氛,暗示横吹乐可能蕴含着与之相应的深沉情感。
4.故左崎嶬,右硱磳。树岩崿,水泓澄。镇雄蛟及雌虺,杅独鸱与单鹰。
-解析:描写竹子生长地周边地势,左边崎岖险峻,右边怪石嶙峋。树木生长在陡峭的山崖上,水潭清澈幽深。“镇雄蛟及雌虺,杅独鸱与单鹰”,仿佛有蛟龙、毒蛇镇守,又有鸱鸮、老鹰独居,突出环境的险峻与神秘,从侧面表现横吹竹材生长环境的恶劣,暗示横吹乐可能具有独特而强劲的气质。
5.白山颢,赤山赩。匝流沙,经西极。原陆窈,灌莽深。人声绝,马迹沉。
-解析:从色彩和地域上进一步拓展描写。白色的山明亮耀眼,红色的山色彩鲜艳,地域跨越流沙之地,经过西方极远之处。平原和陆地深远辽阔,灌木草丛幽深茂密,人迹罕至,马迹也消失不见。此段描绘出边塞地域的广袤、色彩的鲜明与环境的荒僻,强调横吹乐诞生于这样广阔而人迹罕至的边塞,赋予其豪迈、孤寂的特质。
6.寂然四顾,增欷累吟,虽欲止而不能禁。此竹方可为器,乃出天下之英音。
-解析:作者置身于如此寂静荒凉的环境中,环顾四周,不禁多次叹息、吟诗。在这种氛围下,感到内心的情感难以抑制。接着指出这样环境中生长的竹子,才适合制作乐器,且能发出天下卓异美妙的声音。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