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沈约《郊居赋》(3 / 7)

加入书签

微动,其芳袭余。

风骚屑于园树,月笼连于池竹。蔓长柯于檐桂,发黄华于庭蘜。冰悬埳而带坻,雪萦松而被野。鸭屯飞而不散,雁高翔而欲下。并时物之可怀,虽外来而非假。寔情性之所留滞,亦志之而不能舍也。伤余情之颓暮,罹忧患其相溢。悲异轸而同归,欢殊方而并失。时复托情鱼鸟,归闲蓬荜。傍阙吴娃,前无赵瑟。唯以天地之恩莫报,书事之官靡述。徒重于高门之地,不载于良史之笔。长太息以何言,羞愧心之非一。

……

赏析:

《郊居赋》是沈约的一篇重要辞赋,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

一、创作背景与主题

沈约历经宋、齐、梁三朝,此赋创作于其晚年,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赋作以作者郊居生活为线索,融合个人身世、历史兴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在纷繁世事中寻求内心宁静与人生真谛的主题。

二、内容解析

1.个人经历与情感抒发

-赋开篇追述家族变迁及自身经历,从西汉末年家族播迁,到东晋隆安年间的艰难时世,作者家族几经辗转。“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违危邦而窘惊,访安土而移即”,描绘祖先在乱世中寻求安身之所的艰辛,也暗示自身命运的波折。

-沈约回顾自己在仕途上的起伏,“乍容身于白社,亦寄孥于伯通。迹平生之耿介,实有心于独往”,表达出虽身涉官场,却向往独善其身、归隐田园的志向,展现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羁绊的无奈。

2.对自然的描绘与热爱

-作者以细腻笔触描绘郊居周边自然景观,涵盖山水、动植物等。如描写郊居的植物,“其水草则苹萍芡芰,菁藻蒹菰。石衣海发,黄荇绿蒲。动红荷于轻浪,覆碧叶于澄湖”,列举多种水生植物,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水上画面。

-“其林鸟则翻泊颉颃,遗音下上。楚雀多名,流嘤杂响。或斑尾而绮翼,或绿衿而绛颡”,对林中鸟儿的姿态、鸣声、羽色进行细致刻画,展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与美妙,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由衷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陶醉。

3.对历史兴衰的反思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提及西汉、东晋的动荡,“昔西汉之标季,除播迁之云始”“逮有晋之隆安,集艰虞于天步”,展现朝代更迭、世事无常。

-描写昔日繁华之地如今的荒芜,如“眺孙后之墓田,寻雄霸之遗武。实接汉之后王,信开吴之英主。指衡岳而作镇,苞江汉而为宇。徒征言于石椁,遂延灾于金缕。忽芜秽而不修,同原陵之脢脢”,昔日的辉煌已逝,只剩下荒草丛生,引发对历史变迁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三、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作者的生活轨迹与思绪为脉络,从家族历史、个人经历,到郊居自然环境、对历史的反思,再到个人心境的转变,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如先叙述家族辗转,为自身心境形成做铺垫;接着描写郊居,展现生活环境与情趣;随后反思历史,加深对人生的感悟;最后回归自身心境,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2.语言华丽,辞藻丰富

-运用大量华丽辞藻描绘事物,增强感染力与表现力。如“其竹则东南独秀,九府擅奇。不迁植于淇水,岂分根于乐池。秋蜩吟叶,寒雀噪枝。来风南轩之下,负雪北堂之垂”,“独秀”“擅奇”等词突出竹子的独特,“吟叶”“噪枝”等生动描绘竹间景象,用词精准且富有美感。

-善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如“或列席而赋诰,或班觞而宴语”“始则钟石锵??,终以鱼龙澜漫。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