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雉子游原泽篇》(2 / 4)
感,使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增强感染力与表现力。
2.借古抒情:引用古代避世之士的事迹,为诗歌增添文化底蕴,借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抒发自己的向往与追求,使情感表达更具说服力和历史厚重感。
3.哲理思辨:对功名、宠辱的辩证思考,以及对自我认知的强调,蕴含深刻哲理。这种将人生感悟融入诗歌的写法,使诗歌不仅是情感抒发,更具思想深度,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雉子游原泽篇》通过独特艺术手法,传达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乐府诗中独树一帜。
……
解析:
1.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解析:此句描绘了小野鸡在原野与湖泽间悠然游弋的画面。“雉子”点明主角,“游原泽”勾勒出其所处的自然、广阔的生存环境,暗示着自由不羁。“幼怀耿介心”则直接揭示雉子从幼时起就怀揣着正直、孤高的品性。诗人以雉子起兴,借雉子的形象自比,为全诗奠定了崇尚高洁品格与独立精神的基调。
2.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解析:描述雉子的生存选择。“饮啄虽勤苦”表明雉子在原泽中觅食饮水需要付出辛勤努力,生活并不轻松。然而,即便如此,它“不愿栖园林”。“园林”通常象征着安逸、富足且受限制的环境,可能暗指世俗中的荣华富贵与规矩束缚。雉子的这种选择,突出其对自由独立的执着追求,即便面临生活的艰辛,也不愿放弃自我原则,迎合世俗的安稳,体现出一种坚守本心的精神,也是诗人自身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写照。
3.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
-解析:由雉子的品性联想到古代那些避世隐居的贤士。“古有”点明时间久远,增添历史厚重感。“避世士”明确所指对象,他们远离尘世喧嚣。“抗志青霄岑”,“抗志”意为将志向高举,“青霄岑”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象地表现出这些避世之士志向高远,如同高耸的山峰直入云霄,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羁绊,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与前文雉子的耿介、不慕园林相呼应,为下文具体描述避世士的生活做铺垫。
4.浩然寄卜肆,挥棹通川阴
-解析:具体刻画古代避世之士的生活方式。“浩然寄卜肆”,“浩然”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这些避世之士以豁达的心态寄身于卜卦的店铺。古代卜者常游离于世俗边缘,选择以此为业,暗示他们对世俗常规生活的背离。“挥棹通川阴”描绘了另一番场景,有人挥动船桨,穿梭于河流的深处。“川阴”给人一种幽深、静谧之感,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喧嚣。这两句通过不同场景,展现避世之士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状态,进一步丰富了避世之士的形象。
5.逍遥风尘外,散发抚鸣琴
-解析:继续描绘避世之士逍遥自在的生活。“逍遥风尘外”明确表明他们超脱于尘世之外,不受世俗琐事的干扰,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散发抚鸣琴”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描写,“散发”这一行为打破了当时社会对束发等礼仪规范的要求,象征着对世俗礼法的摒弃。“抚鸣琴”则展现出他们高雅的情趣和闲适的心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悠然抚琴,传达出一种超脱、自在的精神状态,体现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6.卿相非的眄,何况于千金
-解析:此句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卿相”在古代代表着极高的政治地位,“非的眄”意思是不被看重,即诗人认为卿相之位并非值得自己去热切追求和关注。“何况于千金”,运用递进的手法,强调相比于卿相之位,千金财富更是不在话下。通过对卿相和千金的轻视,突出诗人淡泊名利的价值观,与前文所描绘的雉子不慕园林、避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