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君马篇》(2 / 4)
讽喻更加含蓄深刻,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联想,深化主题。
3.对比鲜明:通过古今事例对比,如秦穆公与汉魏统治者的行为对比,以及百姓与厩马生存状态的对比,突出矛盾,强化诗歌对现实的批判力度,使诗歌的观点更加鲜明。
《君马篇》以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典故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诗作,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揭示与批判。
……
解析:
1.君马丽且闲,扬镳腾逸姿
-解析:开篇描绘“君马”,“丽且闲”展现马外形美丽且神态闲适优雅,有一种悠然自得之态。“扬镳”指挥动马嚼子,即驱马前行,此时马瞬间展现出“腾逸姿”,“腾”描绘马奔腾而起的动态,“逸”突出其姿态的潇洒、超凡脱俗,一动一静之间,将马的神韵尽显,为全诗定下不凡基调。
2.骏足蹑流景,高步追轻飞
-解析:“骏足”强调马的矫健有力的蹄子,“蹑流景”中“蹑”有追逐之意,“流景”指如流水般快速消逝的光影,形容马奔跑速度极快,仿佛能追上飞逝的光影。“高步”描绘马迈着高大、阔步的姿态,“追轻飞”表示能追上轻盈飞翔的鸟儿,进一步夸张地表现马奔跑时步伐的轻快与速度的惊人,突出马的卓越能力。
3.冉冉六辔柔,奕奕金华晖
-解析:“冉冉”形容六条缰绳下垂时柔软、舒缓摆动的样子,体现缰绳材质优良且使用时的顺滑感。“六辔”是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中两骖马内辔系于轼前,所以共有六条缰绳,是马车驾驭系统的重要部分。“奕奕金华晖”中,“奕奕”形容光芒闪耀,“金华”指金色的装饰,说明马车上的金色装饰光辉闪耀,从细节处展现马所拉车驾的华贵,暗示马主人身份高贵。
4.轻霄翼羽盖,长风靡淑旗
-解析:“轻霄翼羽盖”,将车盖上装饰的羽毛比作在轻霄中展翅,给人一种车盖仿佛能飞升天际的轻盈、飘逸之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长风靡淑旗”,“长风”即大风,“靡”有吹拂之意,“淑旗”指美丽的旗帜,描绘出大风轻轻吹拂着美丽旗帜的画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与庄重感,进一步渲染出马车出行时的气派。
5.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
-解析:这里用典,“范氏”指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范氏。据说范氏御马讲究遵循正道,不急不躁。马“愿为范氏驱”,表达愿为遵循正道的主人效力。“雍容”形容从容不迫的样子,“步中畿”指在中原地区从容行走,表明马希望在正道上稳步前行,体现对正确行为准则和行事方式的向往,也暗示为人处世应如此。
6.岂效诡遇子,驰骋趣危机
-解析:“诡遇子”指那些为追求利益而不按正道驾车的人。“诡遇”在古代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纵横驰骋以追逐禽兽。马表示“岂效”,即不愿效仿这类人,因为他们“驰骋趣危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快速奔向充满危险的境地,从反面强调坚守正道的重要性,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
7.铅陵策良驷,造父为之悲
-解析:此句运用典故,“铅陵”指铅陵卓子,他驾驭良马时,采用错误方法,使马受苦。“策”在这里是鞭打、驱使之意,“良驷”即优良的马匹。“造父”是古代善于驾驭车马之人,当他看到铅陵卓子如此驱使良马时,也为之感到悲伤。通过这个典故,说明错误的用人或御马方式会导致人才或良才被不当对待,表达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8.不怨吴坂峻,但恨伯乐稀
-解析:“吴坂”指春秋时吴王阖闾的养马之地,传说此地有陡峭山路。良马即便面对吴坂这样险峻的山路,“不怨”其艰难,而是“恨伯乐稀”,“伯乐”是善于相马之人,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