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君马篇》(1 / 4)
鼓吹铙歌十五首?君马篇
何承天
君马丽且闲,扬镳腾逸姿。
骏足蹑流景,高步追轻飞。
冉冉六辔柔,奕奕金华晖。
轻霄翼羽盖,长风靡淑旗。
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
岂效诡遇子,驰骋趣危机。
铅陵策良驷,造父为之悲。
不怨吴坂峻,但恨伯乐稀。
赦彼岐山盗,实济韩原师。
奈何汉魏主,纵情营所私。
疲民甘藜藿,厩马患盈肥。
人畜贸厥养,苍生将焉归。
……
赏析:
《君马篇》以马为切入点,借马的境遇及相关典故,巧妙地映射社会现实,批判统治者的不当行为,表达对民生的关切,蕴含深刻的讽喻之意,在艺术表现上也独具特色。
一、骏马之姿:描绘良马的卓越形象
1.英姿初展:“君马丽且闲,扬镳腾逸姿。骏足蹑流景,高步追轻飞”,开篇描绘出骏马外形美丽且神态闲适,一旦扬鞭启程,便展现出超凡的姿态。其矫健的四蹄仿佛能追逐如流光般飞逝的光影,迈着高阔的步伐好似能追上轻盈飞翔的鸟儿。这几句通过细腻的描写,从静态到动态,突出骏马的俊美与矫健,为后文以马喻人、喻政做铺垫。
2.配饰华贵:“冉冉六辔柔,奕奕金华晖。轻霄翼羽盖,长风靡淑旗”,进一步刻画骏马的华丽配饰。六条缰绳柔软下垂,闪耀着金色光芒;车盖上的羽毛如同在轻霄中展翅,长长的风拂动着美丽的旗帜。这些描述不仅展现出骏马所配之物的奢华,也暗示其主人的尊贵地位,从侧面烘托出骏马的不凡。
二、用马之道:阐述正确与错误的选择
1.正道之选:“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岂效诡遇子,驰骋趣危机”,诗人借骏马之口表达,愿像为范氏驾车那样,遵循正道,在中原大地从容前行,而不愿效仿那些为求一时之利、采用不正当手段驾车的人,奔向危险的境地。这里以驾车为喻,表明为人处世应坚守正道,不可急功近利,反映出诗人对正确行为准则的倡导。
2.典故警示:“铅陵策良驷,造父为之悲。不怨吴坂峻,但恨伯乐稀”,引用铅陵卓子以不当方法驱使良马,连造父见了都为之悲伤的典故,以及良马不抱怨山路险峻,只遗憾伯乐稀少的感慨,强调正确驾驭和识别人才的重要性。若统治者不能善用人才,如同不善御马,即便有良才也会被埋没,暗示了当时人才被不当对待的社会现象。
三、借马讽政:批判统治者的不当作为
1.古今对比:“赦彼岐山盗,实济韩原师。奈何汉魏主,纵情营所私”,通过对比秦穆公赦免岐山偷马人,后在韩原之战得其助力的故事,与汉魏统治者放纵私欲、只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凸显汉魏统治者的短视与自私。秦穆公的大度换来回报,而汉魏统治者却只关注自身利益,不顾国家与百姓。
2.民生疾苦:“疲民甘藜藿,厩马患盈肥。人畜贸厥养,苍生将焉归”,深刻揭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百姓疲惫不堪,只能以粗劣的野菜充饥,而厩中的马匹却因喂养过度而烦恼肥胖。这种人畜生存状态的颠倒,反映出统治者对百姓的忽视与剥削,表达诗人对民生艰难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发出苍生将何去何从的质问,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四、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全诗以马为线索,通过描写马的形象、用马之道,将对人才任用、统治者行为以及民生问题的思考寄托其中,使抽象的政治观点和社会批判具象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用典丰富:大量运用典故,如范氏驾车、铅陵策马、伯乐识马、岐山盗马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还使诗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