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范晔《乐游应诏诗》(2 / 3)

加入书签

过典故,既委婉地对帝王有所劝诫,又展现出诗人自身对政治与人生的见解。

3.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解析:“轩驾”指皇帝的车驾,“时未肃”描绘出皇帝此次出行并未大张旗鼓、严格戒严,显示出一种较为随和、亲民的姿态。“文囿”指代乐游苑,皇帝降临乐游苑,“降照临”带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恩泽意味,表现出皇帝对乐游苑以及在此的众人的眷顾,传达出皇恩浩荡,同时也为后文描绘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及苑中景色做铺垫。

4.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

-解析: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景。“流云起行盖”,形容皇帝车驾的华盖高耸,仿佛与流云相接,极言其车驾的高大、华丽与威严,给人以气势恢宏之感。“晨风引銮音”,清晨的微风中传来车驾上銮铃的声音,以声衬静,更增添了出行队伍的庄严肃穆,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氛围,将皇家出行的气派展现得淋漓尽致。

5.原薄信平蔚,台涧备曾深。

-解析:开始描绘乐游苑的景色。“原薄”指平原和草木丛生之地,“信平蔚”描绘出平原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的景象,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台涧”即亭台与山涧,“备曾深”表明苑中的亭台高耸,山涧深邃,体现出乐游苑地势起伏、错落有致的特点,展示出苑中景色丰富多样,有自然的蓬勃生机,也有建筑与地势相结合的层次感。

6.兰池清夏气,修帐含秋阴。

-解析:继续写景,从不同角度展现乐游苑的宜人之处。“兰池清夏气”,点明兰池在夏日里能散发清新之气,使人感到凉爽舒适,突出了兰池在炎夏中的清幽。“修帐含秋阴”,高大的帷帐仿佛蕴含着秋天的阴凉,即使在夏日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丝秋意的凉爽,通过季节感受的交错,进一步强调乐游苑环境的宜人,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7.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嵚。

-解析:描述在乐游苑中的游览活动。“遵渚”意为沿着水洲前行,“攀蒙密”指攀爬草木茂密之处,体现出沿着水洲周边探索的情景。“随山上岖嵚”,随着山势攀登,感受山路的崎岖不平,不仅描绘出乐游苑内自然景观的丰富,也展现出游览过程中的动态与变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一同领略苑中的景致。

8.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

-解析:由景及情,表达诗人的感受。“睇目有极览”,极目远眺,能够看到广阔的景色,体现出视野的开阔。“游情无近寻”,在乐游苑中游玩,兴致悠长,并非浅尝辄止,表达出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与沉醉,将眼前的景与内心的情相融合,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9.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颓侵。

-解析:诗人开始抒发感慨。“闻道虽已积”,表明自己多年来在学问、道理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体现出诗人的学识素养。“年力互颓侵”,无奈岁月不饶人,年龄增长,体力逐渐衰退,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慨,这种对时光流逝、自身状态变化的感叹,为下文表达个人的人生抉择做铺垫。

10.探己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解析:“探己”即自我审视、反思,“谢丹黻”表示拒绝仕途,“丹黻”常指代官服,这里象征着官场荣华。“感事怀长林”,由眼前之事引发情感,心中向往山林生活。此句直抒胸臆,在应诏诗的背景下,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在功名利禄与内心宁静之间的选择,使诗歌在应制的框架内融入了真实的个人情志。

……

句译:

1.崇盛归朝阙,虚寂在川岑。

追求荣华显达的人会奔赴朝廷,向往清虚寂静的人则隐于山林。

2.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

山梁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